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85章 **战机发动机图纸(爆更2/7) (2 / 10)
所以,徐清完全退出民航界没有引起普通群众的惊讶,只是感觉有些惋惜而已,或者说是对一个时代的落幕的感慨而已。
相较于有些伤感的谢幕,其实大众还是更对徐清宝刀未老一般的单轮接地操作更加津津乐道。
由于那些受邀到现场的媒体的消息渠道的闭塞,现在网上所能查到的关于单轮接地的具体内容几乎没有,其中以机组角度描述当时事件的介绍也根本没有。这就导致天眼杂志发布下期内容预告之后,网上开始集中讨论关于单轮接地的操纵细节。
所有关注民航界的爱好者或者路人现在根本对某些低俗八卦的兴趣不大,他们所喜欢的反倒是飞行员在重大特情中表现出来专业素质。
因而,一旦出现某个重大特情,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关于这个特情的处置难点剖析,飞行员操纵亮点总结,以及相似案例延伸的讨论就会充斥在各个论坛或者兴趣圈里。
最近一段时间,特情讨论度最高的当然是徐显处置过的长隆火山灰事件,昆阳河迫降事件,以及最近的危险品泄露事件。
长隆火山灰事件中徐显表现得已经是相当不错了,不过总归是没有到顶尖的地步,毕竟是没有标志性的操作。
然而,从昆阳河迫降开始,徐显就仿佛一发不可收拾。在昆阳河迫降中,徐显的接地误差是以厘米来计算的,其精度堪称变态。
而在此之后的危险品泄露事件中,徐显在咸池机场上所展示的全凭地面效应感知而进行的超低空拉平更是技惊四座。
可以说,近些年来徐显处置完的三件特情足够那些论坛和兴趣圈讨论许久了。
可是,相比于新近的特情分析,徐清在二十多年前处置的特情同样作为经典始终流传了下来。正是徐清的处置能力经受了时间的考验,一波又一波的人对其进行研究,最后只能留下一句惊叹而已。
如果光论崛起之快,徐清论第二,纵观民航历史,没人敢称第一。但是,就是这一个犹如彗星般耀眼的年轻人在经历了一次试飞事故后,就已经走在了完全退出民航界的边缘。
其实,稍微资深一点的飞行爱好者大约都知道些那次X10原型机试飞事故的具体内容。虽然那次说是安全事故,不过,在飞行爱好者心里,那次才是徐清真正的高光,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
不过,当时的另一个飞行员受了重伤,机体严重受损,而且为了维护X10的名声,这次安全事故的详细内容一直处于保密状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