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做好自己吧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76章 做好自己吧 (1 / 3)
        真的有亩产千斤的粮种吗?作为一个现代社会过来的年轻人,几乎所有人都会毫不犹豫的回答:那是当然的了。

        可是,在杂交水稻发明之前,这真的还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梦。

        赵林还在老家的时候,家里的老人们都以多少担来形容水田的面积。

        比如说,家里老人一说起三十石二十石,就知道说的是哪块水田。

        直到长大了之后,赵林才渐渐明白,老人们所说的一石禾田,在更早以前,就是相当于半亩面积大小的样子。

        就是说,按照这样的计算方法,那时候一亩田的产量也就是一石多或两石,按一石120斤,换算成市斤的话,也就是相当于亩产二百多斤的产量。

        作为现代人,亩产单产上千斤,那都已经是常识了,可是在往前的一百多年时间内,人们种植水稻的产量,还真的只有二三百斤。所以说,哪怕是家有三五亩地,如果家里吃饭的人多,再加上交的租子和赋税,百姓们还经常是饿着肚子的。

        也只有在人类步入近代社会里后,一方面是更加精细化的精耕细作,另外一方面是农药和化肥的部分使用,在赵林的父祖辈的时候,在杂交水稻推广之前,人类终于将亩产提高到了五六百斤的样子。

        也只有在杂交稻全面推开之后,才真正实现了赵林所说的亩产千斤的目标。

        当然,赵林很理性的明白,在这个时代里,没有农药没有化肥,仅靠物种的优势以及精细化生产,实现亩产一千斤,这基本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是,如果对物种进行合适的选优培育,将现有的产量提高一倍,实现单季亩产五百斤还是可能的。

        这些事情,赵林不说,别人开始是不信的。

        他们打死都不相信,安南人比汉人懒多了,而且,安南人种田的办法,那简直就是糟踏田地。就算安南人有多大的本事,也不可能还有粮食售卖,而他们却连肚子都填不饱的。

        这是事实,倒不是黑谁。赵林可是知道,安南人还有稻米供售卖,除了他们土地肥沃,可能土地面积也够大。可是,在农耕时代里,就算给人们再多的田地,仅靠人工能耕种的土地也是有限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