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松锦之战10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松锦之战10 (1 / 2)
        五月初九,辽海东北部天晴,微风无浪。

        东江营的船队自昨日上午离开小凌河的西支进入辽海,在离松山海岸线二十里附近,已经徘徊的漂行了将近一个日夜了。宋義站在福船三楼,远远的瞭望着松山海岸线方向,面上显得有些忧心和着急,一旁的毛东珠倒是一副不急不躁,胸有成竹的样子。

        毛东珠晃了晃手中的兵书,脆声一笑的说道:“宋把总,你且安心。咱们昨日几经推论,我想结果必然会如你我所料;就算出乎预料,我们也能顺势完成运粮任务,也是功绩不小。这会儿,咱俩还是到亭内研究下兵书吧。”

        “来了,回来了...探哨队回来了......”

        未等到宋義的回应,却突然的听到其惊喜的嚷嚷声,毛东珠闻言,赶紧顺着前者指向的方向,顺势远望过去。只见船队往松山海岸线的西北方向,隐隐约约有三个黑影在移动;不一会,两艘快舟逐渐清晰可见,一前一后的两艘快舟上分别坐满了七八名壮汉,正是东江营派出的探哨队,却是比派出之时少了好几个人。此时,两艘快舟在探哨队的奋力划桨之下,正飞速的往船队这边接近而来。

        “......携带的马匹放生在了陆地上,尚有四艘快舟也解索任其在海上漂走了......俺们潜在松山城外数里的山上,确实看到城外围满了鞑子。按守备大人您的吩咐,等到鞑子开始攻城了,俺们才偷摸的赶了回来。这来回的路上,碰到了两次鞑子探哨,有好几个弟兄都丢了命,没能回来。”

        东江营和杏山营的一众将官听了探哨队的情报,正是验证了昨日推论出的结果,众人稍作商议,尔后毛东珠一言而定,决定按昨日议定的计划行事,全军整备,等到天快黑的时候就开始行动......

        初九的月亮已经圆了大半了,皎洁的月光照射在小凌河干流与西支流的分叉口上,哗哗的水流声也遮不住河岸草丛中的蛙叫声。小凌河分叉口周边的集汇屯、中字村以及北凌村,三个村屯早就空无人烟了。此午夜之前的这一刻,靠近北凌村的河岸边上,却是人影绰绰,车马流动,这正是毛东珠率领的东江营和杏山营,或者说是振辽军;这振辽军之名却是守备毛东珠采纳宋義的建议,为解围锦州而一起行动的东江营和杏山营的大军起的一个军号,因为锦州是大明在辽东的核心之一,就取了众营将提出名号中的振辽军为名。

        贺赞在锦州任职的时间虽然只有二年多,但他对松锦杏这一带的地形都了然于胸,为振辽军的行军路线提供了不少意见。趁着夜晚的昏暗,毛东珠率领船队从更北面的入海口进入小凌河干流,沿小凌河干流自南向西北方向的锦州行进。皎白的月光方便了振辽军的夜行,却又给航行的船队增添了几分暴露的风险,小凌河干流最窄之处仅有50米宽左右,若是行进途中被清军发现,整个船队将会十分危险;幸好这一路行来,一直相安无事。

        船队停泊的位置比较隐蔽,右岸是一大片浓厚茂密的丛林,左岸是一片平整的碎石平地,在平地近百米处是一片连着岩石小山,小山山势到不多高,仅有四五十米左右,却连绵着将这边河岸边上遮挡的严严实实;这处给予了振辽军船队很好地掩护的停泊之地,正是在贺赞的提议下选定的。

        等到丑时过了一半,除了留守船队的200水手役夫,振辽军统共3800余人都已经在小凌河的北岸整装待发了。按照众将官议定的计划,振辽军需要趁着夜色,在天亮之前,向锦州方向行军将近22里左右的路程,途中还得隐蔽行踪,不能让清军察觉;贺赞骑术精湛,马上功夫了得,又熟知锦州附近地形,他自告奋勇的领了前锋的任务,由他带领组成的350余骑军马队担任前锋军,为振辽大军清扫途中可能遇上的清军探哨。

        ......

        锦州是大明辽东最前线的重镇,关宁锦防线的核心之一,松锦杏的核心卫城;锦州城外的小凌河和女儿河都自西向东而流,女儿河在锦州城东南外交汇流入小凌河主干,小凌河又由北向南的蜿蜒注入辽海;小凌河和女儿河组成了一道锦州卫城天然的护城屏障。架子山在锦州城外东南面不到6里之处,离女儿河与小凌河的交汇点更是不到5里路程,毛东珠率领的振辽军就是在架子山山角安扎修整。

        天尚未开明,夜色还浓,振辽军临时中军营帐里面站着十几个人,将这个临时搭建,并不怎么宽敞的帐子挤的满满当当的,账内的众将官都有些安奈不住的兴奋,却是未曾想到至此的行动会如此之顺利,营帐内的众人都兴致高扬的望着上首的守备毛东珠,等着其下令发话。

        “......到目前,我军一切进展都顺利。当前最重要的的是,派出信使进入锦州城,与锦州守军约定同时发动攻击;这其中有二点尤为重要,一是不能惊动城外清军,二是要能确保说服锦州主将,令锦州守军按我军的约定出动。这出使锦州的人不能多,多了容易惊动清军,最好只去一到二个人。”

        毛东珠了解了下行军途中的情况和全军当前的状况,最后说到了这次行动的最关键之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