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 松锦之战6
这一群溃军确实是明军队伍,正是驻守杏山的守军,可是这溃军的人数却实在让人惊异不已,从十二道沟子山的山脚到台子屯东江守备营地,一里多的路程,浩浩荡荡,绵延全路。溃军中的多数人身上的衣服裤子都破烂失散,着身的服饰也是脏乱的看不出本来面目,这一群军兵多数满面憔悴不安,神情惶恐,却也有不少人还算镇定,整军行进的架势还不算特别散乱。不一会儿,这群杏山的溃军便停聚在东江营地的百米之外;尔后,溃军中的领军之人,便随东江守卫营兵入营前来会见守备大人毛东珠。
“广宁中屯卫中屯所杏山宣抚使司同知贺赞见过守备大人。”中军营帐之中,一个魁梧的大汉,双手抱拳低首的行了个军礼。(注)
“贺同知,不必多礼。张千总,你安排下去,给营外的弟兄们准备些吃食,让人给贺千户先上些茶水食物来。”毛东珠起身朝着大汉虚扶了下,又对着一旁的千总张继善吩咐着。
这时贺赞起身打量了下上首的毛东珠,稍微愣了下神,方才随着营兵进帐之时,只顾着思量会见这营地主将之时,该如何措辞应对的相关问题,倒还未曾注意到这主将守备的身形。此刻,只见站在上首椅子旁边的一营守备,竟然是一个英气十足的女子,其年岁还不大,这一瞬间,他不禁有些吃惊。不过,又一联想到秦军大名鼎鼎的‘白杆兵’的主将,巾帼英雄秦良玉,他却又很快的释然不奇了。
贺赞身材雄武,长相威猛,一双眈眈的银铃铜眼虎视周遭,顾盼之间精光闪闪,有着一股让人不敢逼视的威仪。不过看起来他也是吃了不少的苦头,一张黝黑的大脸上满是烟尘,张合的双目中带着道道血丝,几道汗迹像一道道沟壑从脸上划过,身上军服还算完整,但却凿实有些狼狈,其混身散出着一股难闻的气味儿,头发也有些散乱,身上的盔甲早就不知丢到哪里去了,身上受了些伤,不时有鲜血从伤口处渗出,人虽是还没垮,但看这样子,已经是有很久没好好休息了。
准备的茶水食物很快就上上来了,贺赞一顿狼吞虎咽,十数个呼吸之间,就将端上来的吃食一扫而光,他又咕嘟咕嘟将旁边的一大碗酒一口干净,然后带着些感激的朝毛东珠施了个大礼。守备与宣抚使司同知之职都是正五品的武官,只不过关外宣抚使司同知比不上少数民族的土司同知,职权实在算不上多大,而守备管辖的职权一般都比同知要大上些许,贺赞望着面前的女守备,思绪不禁有些飘忽...
贺赞今年三十二岁,保定人士,其先父贺虎臣生前军功显赫,原为宁夏总兵。崇祯九年五月,蒙古部落插汉虎墩兔五万骑自清水、横城分道进犯宁夏。守备姚之夔等都抵御不了,沙井驿副将史开先、临河堡参将张问政、岳家楼守备赵访都不战而溃逃了。于是,蒙古贼寇顺势进军薄灵州,贺虎臣紧急率领一千余骑兵马前去防守,又勒令城中原有兵马随其出击,行军至沙井,岂料蒙古贼寇从汉伯堡突发而至,贺虎臣所率之军尚未来得及布陈,而且寡不敌众,就被围困而战死,只有长子贺赞挟带着五十余骑突重围而逃出生天。此战事结束之后,朝廷追赠其父贺虎臣都督佥事,赐祭礼而下葬,荫其家世为锦衣卫副千户。
贺赞为人勇武,荫世职但不愿在锦衣卫的体系中混迹度日,便寻机外放到边军,却是到这广宁中屯卫任职为了一名千户,岂料在这关外边军之中的腌臜龌龊也是一点也不少;近两年来,其所立功劳也算是不少,论赏之时,大头却多数旁落;累积两年,其位职仅是迁为与千户同品级的宣抚使司同知,而有些广宁边军中尸位素餐的人却能得到快速升职......
“这位通知大人,还请您说说杏山是怎么失守的?更重要的事,是你们从杏山到十二道沟子山,这一路的具体情形,还请详细的讲一讲。”
毛东珠盯着面前的这位贺同知,发现其服用完吃食之后,定在那儿,有些愣神,她刚想开口,一旁的宋義却是有些急不可耐的问了起来。
贺赞一下就回了神,他望了下宋義,又见守备毛东珠亦是点头盯着他,他便愤愤的开口说道:“狗贼夏承德不得好死,这**夏承德通贼卖国。若不是这狗贼私通鞑子,杏山又怎会轻易失陷?前日凌晨,鞑子悄然来袭,游击夏承德私开北门,迎敌军入内,我军竭力抵御,但仍然无济于事;黑夜中,我军且战且闯,但各兵散乱,最终只得从其余城门处突围出城。”
“突袭杏山的清军数量多少如何?你们从杏山到十二道沟子山,这一路,具体情况是什么,还请细致说一下。”
贺赞连珠带炮一口气说完,不等他多作停顿,又一道询问声接着响起,他见问话的还是方才那个东江营把总,便吸了口气,接着说道,
“突袭杏山的鞑子数量具体是多少,那还真不太清楚。不过,鞑子军力绝对算不上很多,我们逃离杏山之后,追击的鞑子并不算太多,追的也不紧,倒是杏山往松山方向的官道上有不少鞑子在堵截;更进一步能说明鞑子数量不多的是,从杏山逃生出来的人数绝不算少。你们看,我们这营外的一众人数足有一千四百多人,都是自杏山突出来后,想往松山投奔而去的守军和一些军户,后来逐渐的一路汇聚在一起形成的,若是鞑子军力充足的话,又怎能逃出这么多人来?”
#############
(注:广宁中屯卫即锦州,广宁中屯卫中屯所即松山;宣抚使司同知,五品武职,宣抚使之下,协宣抚使掌司事,明朝初始作为土官名号之一,系土官官署宣抚司之职官,有自己所辖之土兵及地区,世袭,其承袭事隶兵部;后逐渐在边军中也设,管辖职权相对的要小很多)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