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卷一 方圆 第十一章 万鬼 (4 / 5)
所以,这座小面馆有几条比较特殊的规矩,其一是每人每天最多只能买三碗;其二是想吃面之人,都必须亲自排队等候,不论王侯将相、富商巨贾亦或是布衣百姓。这第二条看似不合理的规矩,整座晚舟城却无人敢于冒犯。因为每月初一十五,永安王府斋戒,王爷与夫人二人都会早早来到面馆门前,与百姓一起等待。
近几日,晚舟城修士百万,百姓早已进入小世界,所以面馆自然也不开门,但东家安排好家人进入小世界后,自己却留了下。妻子不解相问,照东家的原话来说,就是这些天上飞来飞去的神仙,自然是看不上我这面馆的,但就怕王爷、夫人还有州牧大人连日操劳,万一念着咱们家这口,幸幸至此发现关着门,那便是他心中天大的罪过了。
这位三十好几的汉子,永远都忘不了王爷第一次吃自己的手艺而不是父亲做的面的时候,满口赞叹情景。在他心中啊,王爷、夫人还有州牧大人,大概就是晚舟所有人的顶梁柱。
今日,王爷夫人并未现身,州牧大人也不见踪影,但小面馆依旧打开了门,因为有两位同样受人尊重的客人,前来讨碗面吃——来自太平书院的两位书生。
整座天下,包括圣朝之内的所有国家与种族,基本都对太平书院的书生抱有足够的尊重这是数千年的积累的威望。
两位读书人相对而坐,左手边这位年轻人,温文尔雅身穿青色儒衫,头戴儒家贤人玉冠,手持折扇,腰间悬挂一枚印刻“舟”字样的乳白色令牌。他便是如今苏州地界的引魂舟子之一,赵笠。
赵笠出生于苏州的一座小城之中,父亲原本是江南巨富商贾家族李家旗下一条货运商线的主管,因喝酒耽误了家族一次重要的商货交易,遂被李家驱逐,流落至晚舟城郊。赵笠从小就拥有与其他孩童不太一样的天赋——一双能看到离世之人的魂魄的阴阳眼。十二岁那年,机缘巧合下,得到永安王府老王爷亲笔写就的荐书,顺利进入京城太平书院学习。多年后,赵笠获得儒家贤人头衔,凭借自身天赋,成为“舟子”之一,镇守苏州。
而右边这位儒生,比起赵笠年纪略大,一身白衣似雪,身后背着一个青竹书箱,腰间同样悬挂玉牌,但玉牌之上篆刻的,赫然是“大记士”三个字。
太平书院三十六位“大记士”之一,许攸。
两人相对而坐,不一会东家就为他们二人各自端来三碗面。碗不大,但里面的内容却十分充足。第一碗,乃面馆儿先祖自创,名曰“鲜卤”,是以江南众多水货相互搭配而熬制的高汤,浇灌长面而成,味道极为鲜美,是小面馆的招牌之一。第二碗乃是源自北方的经典面食“臊子面”,多种家常菜丁混炒而成的“臊子”搭配筋道长面,风味浓郁。而最后一碗,则是最普通,但对于小面馆与前来吃饭的食客来说最想品尝的,一碗清汤面。
“大记士,这面馆的三碗面,一直以来都是我的心头好,但平日事务繁忙,大概半年才能吃上一次。如今沾了了大人的光,没到一个月便又来了。”赵笠先端起那碗“臊子面”,向其中重重的加了几勺辣椒,看得对面大记士眼皮直跳。。
“你我二人,何须如此生分。”许攸摆摆手,笑着说道,“我们同出书院,本就是师兄师弟。所以我自觉长你些许年岁,如若不嫌,唤我一声许兄如何?”
见眼前年轻书读人答应,许攸满意一笑,同样端起中间那碗干拌的臊子面,冲对面问道:“有讲究?”
“哈哈,没有没有。”赵笠慌忙笑着解释,“只是我的个人爱好罢了,不过若说顺序,也是应按照老板饿摆放,从左向右依次品尝。”
二人一路风卷残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