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 巧运巨石 世人称奇 (2 / 2)
修桥所用的石料、木料也要从目夷镇附近的山里采办,最难的仍是巨大的石梁如何搬运的问题。目夷镇到县城有四、五十里,一根根的将石梁滚过去不现实,路也不够宽。走水路是最省时省力的途径,可是没有合适的船只承运,小船承载不了石梁,而大船又会搁浅在白马河上游。
墨光斗和县上的能工巧匠为此都犯了难。墨光斗又回到武城求教工程经验丰富的公输班。公输班认为还是滚木法可靠,墨光斗认为那样太慢了,路途实在遥远。公输班又想到适合冬天采用的造冰拖动法。在路上泼水冻成冰,用骡马拉着石梁走。这还要等半年时间到了寒冬才行,墨光斗觉着不妥。
公输班思来想去,突然想起曾在楚国见过一种宽阔的平底船,吃水浅可载沉重的石梁。船宽一丈半,长两丈,也许一次可载两根石梁。墨光斗觉着可行,山里不缺造船的木材,人手充足,造一只平底船用不了一个月。两人于是着手做了只小的平底船模型验证一番。
墨翟放学回来见父亲与叔父、公输班几人,围着院中水池里一只样子奇怪的小船,商量着什么。墨翟好奇地问,“父亲这次又是做何活计?”
墨光斗经过这么多次的事情,对墨翟已格外重视,不敢视为孩童。墨光斗便将远途搬运石梁的难题详细说给墨翟。墨翟走到水池边,伸手按了按小平底船,“甚好,可放上石条验看之。”墨光斗比照船只与石梁的实际尺寸,在小船上摆上石料,从吃水看,放上两根石料时小船已显不稳。
墨翟想了想,“如若再载四人行船,河水有浪涌颠簸恐是不稳妥。”大家听完都点头认可。“与其新造此种船,一次只运一根石梁,不如用旧船改造,两小船拼一起,运一根石梁当无碍。”墨翟看着父亲说。
“如何拼船?”二叔问。“用两根横梁将船拼在一起,横梁上铺木板,行船定更平稳,比单船运物多一倍。”大家觉着是个省事的办法。于是立即着手做了两条缩小的木船,又依照墨翟所说用横梁将两只小船固定成一体。墨光斗拿一根石料置于连体船上非常平稳,从船舷吃水看也毫无危险。大家对墨翟又是夸赞不已。
有了运石梁的办法,墨光斗立即返回目夷镇,组织师弟们改造木船。众人改造好船只,先用与石梁重量相近的石块放入船中进行验看,装载着大量石块的木船在白马河上行船顺畅没有倾覆的风险,大家都放下心来。墨光斗与县上负责修桥的县丞一起商议,制订出整体的建桥方案。
对墨光斗来说这第二次建桥,各项事务已了然于胸,工序安排妥帖,建造工程进展的很顺利。开采石料等工程量虽然更大,但有县丞督办,又有县上的工匠参与,这座石桥比目夷镇的石桥修建得更快。
关于运送巨石梁的巧妙方法被人们津津乐道,墨翟八岁巧运巨石的事迹,被逐渐传播开,神童的名号渐渐传遍宋鲁两国。墨光斗为儿子超乎常人的聪慧甚是自豪,他觉着墨翟将来必定会有大作为。
筑堤修桥的工程完乞,墨光斗正准备采办砖石木料,着手修建新宅。然一日,宋都商丘雎侯府遣人带来一个惊人的信息,打破了墨光斗的既定安排。珰秦侯爷招他全家搬往都城商丘,命墨光斗召集墨氏子弟手艺精进者入都城商丘工师署做木师。
原来宋景公于上年十月病重驾崩,太子子启却未能继位。雎侯珰秦的嫡孙子特趁机兵变将太子驱赶出国,并依靠六卿皇、灵、乐三大族拥戴,已自立为宋国国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