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序章 第九章:落幕 (1 / 3)
序章
第九章:落幕
显而易见,那祭坛上的刀便是乌绛刀了,只不过没想到这刀如此邪门,让人心生畏惧。那么,想必天蚕血甲就在棺材内吧。
我和裴三少戴上摸金手套,我持黑折子,他拿探阴爪,一步一步逼近棺材。至于宁馨,我们已经在进入墓室之时确定了互利互赢的关系,她也明确了不会有和裴三少争夺奇兵的念头,想来也正常,原本宁馨只是探路者不求奇兵,倒也不恤她背后下黑手。屏息凝神,我一使劲,用黑折子撬开棺材,戒备了一会儿,见棺内没什么异动,便给裴三少做了个手势,一起探头一看。只见棺内没有尸体,除了一干陪葬明器外,另有一件血红色的内甲,天蚕丝质地,明晃晃的发亮,又兼薄如蝉翼韧如蒲苇,端的是个奇物,便是天蚕血甲了。
既然连尸体都没有,探阴爪自然也没有什么用。裴三少将它放进背包,从棺内取出一段锦帛,这锦帛虽为乳白色极其素雅,但绝佳的绣工、绚烂的云纹和上好的质地,无一不展现出此物价值不菲。上面的墨迹是分为两半,一半是蝌蚪一般的符文,应当是蒙文了,另一半就是汉字,是篆籀,这这种字体流行于元代。此文入笔处笔,皆见笔锋,有别于秦汉以来小篆书的“尚婉而通”。但其修长的体势,圆润的笔致,还未离小篆的影响。
上书:
“臣伏自省,才非干国,位极人臣,然上不能佐君王,下不能安黎元,是以臣才浅德寡也。幸得天佑大元,臣得异宝,故得以守边疆腹地,治荒蛮之所。今臣将死,生前得异宝幸,征战四十余年,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臣死后,谨以身祀宝,愿天佑我大元万万代国昌民盛。臣不胜受恩感激,谨遗表以闻。”
“裴三少,这上面写的什么?”我是如看天书,虽然对鉴定明器有一两招,但对于文言文,我掌握的并不好。
裴三少放下了锦帛,道:“大致意思是这吉雅赛音把自己炼到乌绛刀和天蚕血甲里了。”
我心里头打了个寒战,这古人也是够狠的,别说留全尸了,连个骨头渣子都没留。
裴三少探手取过天蚕血甲,一股血腥味扑面而来,一阵红色血雾升腾而起。
不好!我心中暗叫,业内有句行话:“灰鸦嬉,腐尸立;血雾起,神亦避。”灰鸦喜食腐尸,别称腐尸乌鸦,更添了一份邪祟,若在墓中遇见这种灰鸦,碰到粽子的可能性就是百分百了,对于我等来说,这只是极为晦气之物,也算不上太致命。而血雾就不同了,遇见之后,就是神仙也要退避三舍。但这血雾来的太快,我们三人已是避之不及。.
血雾笼罩下,昏暗的场景出现在我眼前,就像置身于梦境一般,灰蒙蒙阴沉沉的。很多人,摩肩接踵的,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中年男子负手而立,居高临下地站在一座高台上,着一袭翩然道袍愈发的身姿欣长仪态不凡,在一干衣衫朴素的苦力之间显得鹤立鸡群。这道衣以氅拈绒,然后编织而成,称鹤氅,无袖披用,展如鸟翼,取神仙飞升之意,观其样式,正是秦时服饰。这道人眼窝深邃,眸光幽深,鼻梁挺拔,山根高耸,五官硬朗,面堂微黑,长相极为威严。那些劳力穿着袍服围在一座大熔炉旁劳作着,火烧的正旺,熔炉里煅炼着一把刀,刀已成型,正是乌绛刀。更有一干少女,哭的梨花带雨,大的也不过十七八岁,小的更是只有十岁出头,一个一个都被杀了,血液和玉损的胴体祭献给了乌绛刀,灌溉了桑树,赤红的桑叶沃养了天蚕,莹白的蚕儿化为嫣红,吐出血一般的丝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终于,乌绛出鞘,血甲问世。不知为何,那秦朝的道人并没有带走两件宝物,许是静待有缘人吧。不知过了多久,一个放牛的少年郎闯入了尘封多年密室,只知道他穿着蒙古人的服饰,带走了乌绛刀,穿上了天蚕血甲。又不知过了多久,一位老者进了密室,穿着元朝将领的铠甲,依稀带着少年郎的影子,他投身熔炉,将全身血肉融入乌绛宝刀。又是许多苦力碌碌劳作,修筑了血池,将熔炉改建成祭坛,种了九棵槐树,在密室放入棺材……
景象至此为止,墓室还是以前的墓室,似乎刚才所经历的一切都是我的一场绮梦,但我知道那不是梦。据说雷电可能像录像机一般记录下某些古时的场景,刚才的一幕幕,不知是怎样被记录了下来,但可以肯定,那是真实发生的。.
“自从咱们进了这古墓,就疑点重重,刚才所见的景象,解决了一些疑问,但还有一些我仍然想不通。”裴三少开口,“最为重要的两点,首先为什么已经过去了几百年,血池没有干枯。最后,既然天蚕血甲已经织造成功,为什么还要灌溉这棵桑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