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谢家祖坟冒青烟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二十八章 谢家祖坟冒青烟 (1 / 3)
        青偃没法说出真正的理由,便只能岔开了话题:“封了省界,怎么处理已经进省的那些流民?”

        谢旌说:“这就是头疼的地方。目前的办法是先把人聚集到固定的地方,让他们不要去扰乱治安,后续怎么办,刚还和顾怀他们在讨论。”

        顿了顿,又道:“如果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学三国的曹操,屯田和收编军队。”

        所谓屯田,就是让流民去开垦荒地,自给自足同时,上缴税粮并供养军队。这个法子,在动乱且有大量荒地的年代,很有用,流民等于是劳动力。

        可对目前谢旌来说,却并不需要这些流民,一来江南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人口本就充足,山多荒地少,如果要屯田,现有的百姓给点田就行。此外,在收获第一批粮食前,谢旌先要出一大笔安家费和粮食,养活这些流民。

        收编军队也是这个问题,抛开庸省不说,吴、淮两省现有八万多军人,三分之一是精锐军,由谢旌养着,只训练和打仗,剩下的三分之二,都是一半时间训练,一半时间种地,或在兵工厂和顾家的工厂里做工。

        军饷是一笔庞大的支出,养这八万人,已经很让谢旌头疼,再多的,他是真养不起了。

        简而言之,千里迢迢来江南讨生活的,都是一些没多大价值的劳动力,谢旌并不缺,他不想再额外花钱收留这些人。

        只不过,他想不想收留是一回事,该不该收留又是另外一回事。从目前情况看,他只能收留。

        这些不用谢旌说,青偃和顾兰兮都懂。

        青偃拿了张吴、淮几省的地图,摊在书桌上,拿笔圈了三个地点出来。第一个在吴省东面,临海;第二个在吴、淮两省交界处;至于第三个,在淮省北边。

        青偃指着地图,说道:“把人安置到这三处吧。”

        “第一处是海边,有大片的海涂,既能打鱼,又能种地,适合那些生活在水边的流民。顾氏这两年有经营高档饭店,这里开发得好的话,就能向饭店提供的优质水产,无本买卖,利润高昂,能挣钱。”

        “第二处和第三处,有两个相同点,首先,他们的位置都很重要,一个在两省交界,另一个在淮省和岱省交界,或者说南方和北方的交界处,其次这两处都曾人烟稠密,土地肥沃,后来因战乱才变成荒山野岭。这两个地方水源充足,如果把流民安排过去,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发展了生产,还替你守了门户,一举三得。”

        想了想,青偃又道:“至于这三个地方,怎么发展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陈先生那边应该有合适的人推荐。当年我父亲想振兴前朝经济,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曾经组建了一支专门研究农业问题的队伍,这事我听陈先生提起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