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0 (5 / 13)
当然,为了偷听大人说话,她故意没关门。
那几个伯伯叔叔正在沙发上坐着,状丝漫无边际的聊天,从爸爸妈妈老家哪儿的,还有几口人,都在哪儿工作聊起,居然还聊到他们怎么认识的,平时感情怎么样,生活有没困难……甚至还问到孩子的身世。
当然,小地精就是这个“孩子”。
她无趣的撇撇嘴,她不信他们不知道这些信息,可知道还要问,无非就是想听到另外的不一样的版本呗?
她写完作业,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淡黄色的“古书”,翻到中间夹着一片树叶书签的地方,是她最喜欢的一篇。
别的人看书都是从第一页开始往后,依次。可她是先看目录,找一篇自己最想看的开始。这本《古文观止》,顾名思义,收录的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气,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好文,甚至是绝世好文!自从知道目录是按历史朝代排序后,她就从最后一篇《五人墓碑志》看起。
黄柔觉着很奇怪,问她为什么不从第一篇往后,她说因为朝代距离现在越近,文字越接近白话,看起来简单,慢慢的由浅至深,从简单到复杂,读到先秦文字的时候,她就不会感到晦涩难懂啦!
当场就把黄柔说愣了,她一教语文的,居然没想到!
这丫头,真不是一般聪明。
全书一共222篇古代散文,她花半个月就认认真真看完了,《师说》《陋室铭》《陈情表》《滕王阁序》都是妈妈帮她用铅笔圈出来的,以后上中学要学的必读篇幅,可她读过几遍也就兴致缺缺,她最喜欢的还是这篇《三槐堂铭》。
第一遍,她只是当历史故事来欣赏,尤其“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的名句,她能读好几遍,甚至默默的嚼碎在嘴里,咽进心里,写作业的时候忽然顺其自然就能引用出来。
嗯,语文老师一时半会儿还不知道她从哪儿引用的。
第二遍,她会去搞清楚里头的“魏国公”“晋国公”“懿敏公”是何许人也,生平事迹如何,有没有什么代表著作,她当拓展性故事书来读。
第三遍,她开始真正思考苏轼想要阐述的家风家教,因果报应关系……嗯,虽然有些地方她还是不太懂,但妈妈说了,她年纪还小,不太懂也没关系,思考过就行,不必要太在意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