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雁门战云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雁门战云 (2 / 2)
        王忠嗣立于角楼上,身后跟着数名将领。他今年不过三十五就被今上委以重任,独立执掌一军。不过大唐如今的境况令他有些隐隐担忧,面对着晋隋两朝的压力也就算了,还要面对来自塞外夷狄不停的袭扰,边疆压力太大了。

        “薛安都!你说说看,这些奴酋想做些什么?已经集结了二十万的突厥崽子,到现在,还有突厥部落不断向着他们的王庭靠近。”王忠嗣手里拿着一份军报,这是昨天斥候营和来自草原的探子共同刺探所得到的消息。

        “禀将军,以某看来,这些突厥犬的目的怕是我大唐,如今我大唐在北境共十五万大军,分了三部,各守一州,相互之间并不统属。不若隋朝,十万大军尽归杨素所节制。突厥心忌,必是不敢轻犯。”薛安都怀里抱着兜鍪,声音低沉,显然还在记着前些日子杨素袭河西,致他失陷解阳一事不忿。

        “休达,莫要因一时失利而耿耿于怀,我大唐迟早会向隋朝讨回这个公道,眼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些突厥奴解决了。此为腹心之大患也。”王忠嗣转过身,对着薛安都解释。

        “此刻我已发出急报,料想陛下在两日之间就可以收到,夫蒙灵察是归化番将,终不可信。”王忠嗣沙哑着声音道,“望陛下可以尽快派援军前来支援。”

        北境三州,并州最为平坦广阔,因此,只要破了雁门关,就可以直接打开并州的大门,一路取下雁门,云中,代郡三郡之地,而实际上就意味着,从此之后将再也没有险阻可以抵挡住这些突厥奴,攻守进退全在他们的手中,三州之后便是长安,大唐的都城所在。

        不算京畿三辅地区,这三州近千万百姓将再没有可以阻挡那些马上犲犬的力量,届时,这三州无数百姓必将受其荼毒。也就是十二年前,年轻的王忠嗣就是踩着十万突厥奴的脑袋,一举成名,被北疆将士奉为大唐军神。及至今日,王忠嗣的威望日渐增长,王忠左威卫嗣也被封为左威卫将军,北都督,授开府仪同三司。

        连带着王忠嗣所能够指挥节制的军队达六万人,如今,仅在雁门关就有三万唐军。占了王忠嗣手中一半的力量,余下三万大军被分守各郡县。

        “昔日,我亲自上阵,斩杀十万突厥崽子,可他们还是敢来雁门,怕是要报灵武、朔州之仇!”王忠嗣语气有些感慨,被这些突厥人勇不畏死所动容——并不是每一个部族都敢于向着大唐拔刀的,尤其是在必死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着盲目的自信。

        远处,白茫茫的地平线出现了一个黑点,慢慢地,成为了一条黑线,最后,汇聚成一片黑色汪洋淹没了白色的雪地。地面震动不止,隆隆的马蹄声,震动得地面的雪层都隐隐有跳动起来的趋势。

        “都督,这样子,至少在十万人以上!”一边的副将出声道,语气中有些忧虑。

        在雁门关关墙之上的唐军士卒不用将官呵斥也纷纷疾奔到自己的位置站定,有经验的老卒都是一副凝重之色,这光景可远远不止十万人。新被分配到雁门的士卒跃跃欲试着,准备着取几颗突厥奴的脑袋建功立业,若是可以更进一步,如同当年的王将军一般,封妻荫子,那可就此生无憾了。

        抱着如此的想法,唐军一方的士气反而隐晦的上涨着。对于大唐的儿郎们来说,突厥奴并不是死亡的威胁,只是作为汉家儿郎应该收割的首级,军功薄上的几笔功劳。

        值得解释的是,这并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数百上千年来对外战争培养起来的绝对自信。

        东西山岩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雁门。

        ——《大唐·地理志·雁门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