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唐嗣,隆基 (1 / 2)
开元五年,长安。
春日的阳光照在行人身上,暖洋洋的让人只想睡上一觉。刚刚下过雨的街道,整洁明亮。道路两旁行人挤挤攘攘的,来往不断,喧闹之声不绝于耳。有幼童手上提着一串糖葫芦追逐着蝴蝶。
有异肤色的胡人操着并不熟练的唐朝官话,稀奇的东看西看,品头论足,时不时撞着路过的行人。被撞的行人并不恼,反而鄙夷的看着这些番人,一拱手便径直离去。偶尔路过一队巡逻的唐军行走间,步伐齐整,盔明甲亮。
忽然,一辆马车自远处疾行而来,后面跟着十来个骑士,人人鲜衣怒马,佩刀执鞭飞速随着马车离去,路边的行人早已见怪不怪了。街边的房屋鳞次栉比,有商人在屋内对客人赔笑,旁边的楚馆中有悦耳的琴声传出萦绕耳边,使人顿生愉悦之感;有酒楼的小二高声应和着掌柜的催促。俨然一副盛世之景。
龙首原,唐,大明宫,夜。
大明宫内的紫宸殿,殿中忽然传出一声惊呼,“陛下,来人啊!太医何在?”声音凄厉。
大声惊呼的是皇帝的贴身内侍,也是宫中地位最大的太监高力士。很快,执掌宿位的禁军各部纷纷闻讯而动,在宫中各处都实行了戒严,盘查着是否有可疑人等出入。佩刀带甲的唐禁军除开铠甲外,都是红色内衬,额间系着一条红绸子,并不顶盔。有宫女内侍迅速向着此处而来,也有内侍向着太医院而去,
不多时,宫中都已知道皇帝出了事。最先赶来的,是只匆匆罩了一件绛红色外披的皇后王氏,看她脸上通红,明显是一听到消息就立刻赶了过来的。在她后面还跟着一群宫女内侍,掌灯疾行而来。王有容刚刚站稳便立刻转头看向在外候立的内侍,“可知陛下如何了?”
那内侍满脸紧张的低下头,“回皇后,陛下今日一直在宫中批阅奏折,少进粥米,连续几日皆是如此,怕是劳累过度所致。”
王皇后听了并不满意,径直进入殿内,就看见中间的龙帐间躺着一人,旁边两个太医正在诊治着。而在旁边,一名玄袍的内侍弯腰立在一边,底下,是跪了一地的宫女内侍。明黄色的灯火照得殿中亮堂堂的,旁边的炉子升起几道白烟。
见状,王皇后只好也立在榻前,说是皇后,实际上她如今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去年才入宫被册立为皇后。
过了一会儿,有个太医转过身来,正要向着王皇后行礼,王皇后焦躁地一挥手,“别多礼了,陛下究竟如何?”
老太医点点头,回道,“这,陛下应是劳累过度,又水米少进,晚间殿中寒气逼人,风邪入体。陛下尚未长成,年少体弱,这也是难免之事。”
“那该如何医治?”王皇后问道,“你们得要尽快拿出个章程!”她尚且还未长成,可已经有了几分属于皇后的气质。
张太医答道,“是,已经喂了一碗汤药下去,应该很快就可以见效。”
李隆基实际上早已经醒过来了,只是听得见众人的话声,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身体,想要睁开眼睛,只是不管他怎么用力都睁不开,但李隆基还是竭力地想要控制住身体。
“来人,传我的懿旨,封闭宫城,禁军各部严查出入者,不要让人向着前朝传递消息出去!”王皇后脸上焦急之色稍退,立刻向着宫人吩咐道,“记住,要快!”她手中丝帕被紧紧攥在手中,已是湿透,可见她此时有多紧张。
今上登基不过五年,可是这大唐已有几分盛世的景象。虽说不上海晏河清,可是也没几个敢劫道剪径的山贼了,大多数稍微有点苗头就被当地驻军掐下去了。先帝是禅位于今上的,过后不久便隐退于宫中,不再过问政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