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8章 床头捉刀
正在危急万分之际,忽见下流港内驶出十余只战船,当头船上一员大将,手执长矛,高声大叫:“嫂嫂留下侄儿去!”原来是张飞巡哨江岸,闻江边赵云随从报说消息,才急来截住吴船。船打对头,张飞提剑跳上吴船,周善提刀来迎,被张飞手起一剑砍倒。夫人大惊道:“叔叔何故无礼?”张飞道:“嫂嫂私自归家,还要抱走侄儿,才是无礼!俺哥哥是大汉皇叔,也不辱没嫂嫂。今日相别,若思哥哥恩义,早早回来。”说罢与赵云回船,放孙夫人五只船去了。孔明得知阿斗复被抢回,又惊又喜,自申文书前往葭萌关,报知玄德。孙夫人回吴,见母亲国太没病,知道是被骗归,心头转恨兄长孙权,只得留在南徐,按下不提。
孙权闻说张飞杀了周善,由此大怒,唤集文武,便要令鲁肃起军攻取荆州。正商议调兵之际,忽许都有细作来报,说曹操起大军四十万,欲来报赤壁之仇。孙权大惊,只得按下荆州,商议拒敌。便在此时,长史张纮家人前来报丧,说张纮病故,并有遗书上呈,劝孙权迁居秣陵,以为万世基业。孙权览书大哭,即命迁治秣陵,修筑石头城,改称建业。吕蒙又请于濡须水口筑坞以拒曹兵,孙权许之,便差军数万修筑濡须坞,日夜兼工,刻期告竣。
却说曹操自平定关中,在朝中威信日长,势压群僚。长史董昭劝进魏公之位,宜加九锡以彰功德。侍中荀彧以“臣子宜守谦退之节”阻止,曹操尊重荀彧,力辞魏公之爵,即以曹侯之位请立魏国。献帝从之,使其建都于邺城,并命崔琰为魏国尚书。因临菑侯曹植极有才华,曹操欲立为太子,发函求问崔琰。崔琰立即回信,书不封口,令人持之呈报答道:“臣闻《春秋》有云长子当立,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理应承继大统。其余冒死不愿与闻。”曹操见其如此大公无私,不由喟然赞叹,便调崔琰为中尉,暂罢议立太子之事。
说话的,你道崔琰何以死命保荐曹丕?原来崔琰与曹丕之亲,甚于曹植。早在建安十一年,曹操征讨并州之时,留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二人即为朋党。曹丕当时不理政务,专喜着华服乘豪车,外出游猎。崔琰毅然上疏规劝:“臣虽不才,亦曾闻周文王不敢以打猎为乐,《尚书》明载其事。鲁隐公外出观鱼,《春秋》因其非礼而讥刺之;夏桀无道,《诗经》云为‘殷鉴不远’讥之;王者疾日不应举乐,《礼记》以为忌戒。得失成败之事,不可不深思明察。袁氏富强而公子放纵,游乐极奢,正义之举天下不闻,明哲君子顷刻远离,勇武壮士不肯为其尽爪牙之用。故袁氏虽拥百万之众,地跨四州,终至无立足之地。今国家衰败,恩施不广,民思德政。曹公以丞相之尊尚亲与戎马,上下操劳辛苦,世子亦当遵循正道谨言慎行,思治国大略,对内有所鉴戒,对外发扬高远节操,深思太子重责,自贵己身。今世子却着卑贱之服,四方急驰身临险地,志于猎获鸡兔之乐,忘国家社稷之本,实令识者痛心。望世子即毁猎具,弃行旅戎服,以孚众人之望,不让老臣获罪于天,则天下幸甚!”
曹丕见此奏章,直惊得遍体流汗,果然立即烧了猎具、丢弃戎服,后亲向崔琰认错服罪,请其此后发现自己再有类似之错,定要随时给予批评教诲。崔琰见曹丕如此谦卑,且从谏如流,故此认定其有君临天下之质,是以曹操来书问,便毫不犹豫,推荐曹丕为太子。崔琰本为冀州名士,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极具威仪,非但为朝廷中人敬仰,即便曹操亦对其有几分敬畏。崔琰曾向曹操举荐巨鹿人杨训,说其虽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杨训。崔琰又出言正直,毫不避讳,亦不当面奉承。曾与河内温县司马朗为友,当时在其府中见到司马懿,即对司马朗说道:“令弟仲达聪敏明哲公允,刚强果断英勇,皆非公所能比。”其爽直如此。崔琰有堂弟名崔林,年少时籍籍无名,每被亲戚轻视。崔琰却常道:“此儿大器晚成,终必有大用于国家。”又评论涿郡人孙礼、卢毓道:“孙礼诚信耿直刚毅果断,卢毓清醒机警深明事理,且百折不挠,皆可做三公。”后崔林、孙礼、卢毓都官至宰辅——崔琰识人辨才之能又如此。另崔琰明鉴卓识,笃于情义,其友公孙方、宋阶早逝,崔琰便抚养遗孤,恩义慈爱似同亲生,世人无不称赞敬慕。
闲言少叙,书接前文。只说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又立魏国于邺城,于是西北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亦派使者入贡许都,送来大批奇珍异宝,请求面见魏侯。曹操因身材矮小,恐被来使轻视,于是急将美男子崔琰召来,要他代自己接见匈奴使者。崔琰不从,曹操固请,最终只得应命。崔琰于是居中端坐,接受匈奴使者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之旁。接见礼毕,曹操即派从人去问匈奴使者,对魏侯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说道:“曹公虽长相俊美,丰采高雅,而不如榻侧捉刀之人气度威严。此人绝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从人以此话回报,曹操大喜,尝以此为笑谈说与群臣。
建安十六年,曹操欲报赤壁之仇,兴兵再下江南,命荀彧到谯县劳军。荀彧正然抱病,但恐曹操误会,只得带病而行。曹操见到荀彧大喜,将其留在军中,并令统领后军,自率前锋军马先行。不料未至濡须,荀彧之子荀惲突发哀书来报,说荀彧病死于寿春,终年五十岁。曹操览书大哭,为之废食三日,便令回兵许都,为荀彧治丧,命以王公之礼厚葬,谥曰敬侯。回首荀彧自背弃袁绍,追随自己一生,所建大功无人能及,不由悲不自胜,向群僚叹息道:“文若一死,某之子房休矣!”遂令军中史官叙论荀彧生平之功,以扬名于后世。
史官领命,按察薄籍,乃叙荀彧所建大功曰:荀彧乃荀子孙卿之后,其祖荀淑有八子,号称八龙。父荀绲曾任济南相,叔荀爽曾任司空。南阳名士何颙见到荀彧,曾大为惊异道:“此子是王佐之才也!”永汉元年九月,董卓废少帝刘辩,自为相国,荀彧弃官归乡。同郡韩馥时任冀州牧,派人接荀彧及其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后冀州为袁绍所得,荀彧及弟荀谌、同郡辛评、郭图皆归袁氏。荀彧以袁绍终不能成事,遂离袁绍而投曹公,时年二十九岁。荀彧初见曹公便道:“董卓残暴,必因祸乱暴毙。”其后董卓果死于吕布之手。
兴平元年,曹公东征徐州牧陶谦,张邈、陈宫乘机谋反,迎吕布入据兖州,乃为祸乱。兖州诸城皆响应张邈,投靠吕布。当时曹公率大军出征,留守兵力极少,荀彧急召夏侯惇前至鄄城,乘夜诛杀谋反者数十人,军心乃安。豫州刺史郭贡因受吕布煽动,率众数万来攻,军中甚惧。郭贡求见荀彧,夏侯惇恐其被害,极力劝阻,荀彧则道:“郭贡与张邈素无往来,今受其蛊惑而至,尚未定计攻城。某趁其计议未定而去说之,便可使其中立,不为吕布所用。我若不往,其必恼而定计攻城,则兖州危矣。”于是坦然孤身出城会见郭贡,言谈自若,宠辱不惊。郭贡见荀彧坦然赴约,认为鄄城易守难攻,且必有备,遂引兵而去。荀彧又与程昱定计,保全范县、东阿及鄄县三城,待曹公回师濮阳击败吕布。此荀彧保魏第一大功也。
兴平二年正月,曹公大败吕布于定陶。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公欲趁机夺取徐州,荀彧劝阻道:“当年汉高祖保守关东,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基地以控制天下,终成大业。将军凭兖州以为根本,此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得不先稳固之。今若舍吕布而东攻徐州,吕布必乘机侵扰,我三县之地亦不可保。若徐州不下,将军将安身于何处?况陶谦虽死,徐州已让于刘备,现东方都已收麦,刘备及陶谦旧部必会坚壁清野以防将军。如此不出十日,我十万人马未战先困。前次讨伐徐州时将军因愤屠城,徐州子弟今番必会誓死奋战不降,将军即使攻下徐州,亦不可守,望将军细细权衡。”一番苦口婆心,终于说动曹公,放弃进攻徐州。曹公北返,其后割麦存粮,大败吕布,兖州遂平。此荀彧保魏第二大功也。
建安元年,荀彧随曹公击败黄巾军。七月,献帝从长安返回洛阳。荀彧力劝曹公首倡义兵勤王,迎请献帝至许都,奉天子以令天下不臣,可得天下之势。曹公认为言之有理,遂应安集将军董承秘请,亲率大军进抵洛阳,奉迎献帝迁都于许。曹公被封为大将军、武平侯,常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并以此扫平诸侯,一统河北诸州。此荀彧保魏第三大功也。
曹公连年在外征战,全凭荀彧居中持重,军国之事也皆由荀彧调度筹划。曹公曾问荀彧:“若先生不幸,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答道:“荀攸、钟繇可也。”于是二人皆胜其任,屡立战功。荀彧善于识人,更善举荐人才,初荐戏志才,志才死后,又举荐郭嘉。皆因郭嘉虽有大才,但放荡形骸,行为不检,故此不得已而后荐之。十余年间,荀彧又先后荐陈群、杜畿、司马懿等人共辅曹公,皆为当时名士,亦各称其选。此荀彧保魏第四大功也。
建安二年正月,曹公南征张绣败归。袁绍则日益骄矜,写信给曹公时辞语骄慢。曹公将袁绍书信示之荀彧,则以十胜十败之论回复曹公。又谏以关西之事尽托钟繇,曹公遂于建安三年五月降张绣,十二月诛吕布,平定中原。次年四月,曹公派将北渡黄河击杀眭固,占射犬,控制河内,于是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三州。此荀彧保魏第五大功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