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二章 圆满的成功 (2 / 4)
一般的人类,眼睛是看不到,红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够看到,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
那也就是说:在一般人类,还没有发明,别的工具来,帮助自己的肉眼探测——“可见光带”,其它以外的宇宙之前,人类所看到的,并认为是完全的、真的、确实的世界,实际上却是,极不完全的,它们只可是,整个宇宙的,极小一部分。
毕竟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宇宙空间,已经要比上,几百年以前,不知道要大,上了多少呢,可这也还只是,整个浩瀚宇宙,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所以说这个,极其重要的事实真理,一向是被我们人类自己,所忽略掉了的。
再好好的想一想,那两千五百年,之前证悟的“佛陀”们,便能不靠我们,现代今日所,拥有的任何,高科技仪器,等现代化工具,非常明确的指示出来,同等的结论。那确实是多么多么的令人,惊奇和佩服啊(例如:佛观一钵水,八万四千虫)。
这里有个比喻,也许可以帮各位更清楚地了解我们人类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较是怎样的。
试着想像一下,在某一个比较,大的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间,完全关闭的不大屋子,其内只开了一个,很小的窗子,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层叠的高楼大厦,和上面一小块,蓝色的天空,以及有限的人们活动。
假设这一间,关闭起来的屋子里面,有一个懵懂的小孩子,在这屋子里面,出生并且长大,那么这个小孩子,对我们的这个世界,印象可能会是,什么样子呢?
毫无疑问地,这个小孩子,将会对我们的这个世界,印象是根据,透过这一个,小小的窗口,而所看到的一切景象。要是我们为,这个小孩子,描述海景的阔丽浩瀚,每天的日出,日落的奇观,无论我们说得,如何怎样的天花乱坠,这个小孩子,都很难了解,和很难欣赏。我们人类的凡夫肉眼,所能给我们的,便只有这些。
事实上我们,就是如同住在,一个黑暗的屋子里面,透过那个很,小的“窗口”——我们的眼睛——去看待世界,然而有些人,却坚持地认为,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完全,整体而又确切,真实的世界。
现在开始假设,另有一所完全,封闭的房子,其最好高耸入云,建设在山顶之上,并且开有一个,无比硕大的风景天窗,从这儿里面,完全可以看见,无际的天空,和无限的旷野。或许为了能够,让它更显得,美妙绝伦一些,我们不妨说,到处都是鲜花园地,还有少女们,在园子中曼舞婆娑。
同样在这个,屋子里面也有,一个小孩子,出生和成长。那么这第二个,小孩子其所,看见的世界,无疑地要远比,那名之前从,拥有小窗口,看世界的小孩子,其所看到的都市来得,伟大与美丽许多。
如果说那第一个,小孩子拥有,[肉眼]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譬喻地说明,那第二个小孩子,就是具有双,[天眼]的了(因有此碍,故求天眼;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故而一般普通,人的[肉眼],只能够照见,一切没有隐蔽、没有障碍的可见之物。
毕竟在这个,神奇未知的世界之上,还有着许许多多,[肉眼]功能,非比寻常的一类人存在着,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之下,睁开眼睛之时,完全可以看到,别人身体外面,环绕的辉光——即是[人体场],可以和世界上,最高科技的摄相仪器,互相的媲美。
如一些佛经,之中也都有,涉及到[肉眼]——《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之中所说的五眼分别: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佛经里面所,介绍明说的五眼之一,是谓“肉身之眼”。认为其[肉眼]:“见近不见远,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
我国[元代]的,「范子安]所著——《竹叶舟》,第一折里面:“这都是神仙骨,不似你肉眼凡夫。”意思是比喻,缺乏合理观察,事物的眼光。也比喻,平凡的见识(同样也出自《法华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