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四节 乱世枭雄—朱全忠 (8 / 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四节 乱世枭雄—朱全忠 (8 / 14)
        中和二年二月(882年),黄巢任命朱温为同州刺史,命朱温自行攻取。唐朝的同州刺史米诚弃城逃往河中,朱温遂占据了同州。由此,朱温获得了一只受自己控制和支配的武装力量,而且获得了自由行动的授权。

        就在朱温同志要放开拳脚大干一场的时候,唐朝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屯兵数万,纠合诸侯,前来征讨。朱温的队伍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不上王重荣的政府军,连战连败。于是,朱温向自己的皇帝黄巢请求救兵,形势危急,以至于“表章十上”。可是黄巢身边的心腹大将孟楷与朱温不合,朱温的求救表章被孟楷扣留,并没有送达黄巢手中。史载“巢中尉孟楷抑而不通”(《新五代史卷一梁本纪第一》)。

        朱温见黄巢兵势日衰,知其将亡,在此情况下,朱温的手下谢瞳劝朱温说:“黄家起于草莽,幸唐衰乱,直投其隙而取之尔,非有功德兴王之业也,此岂足与共成事哉!今天子在蜀,诸镇之兵日集,以谋兴复,是唐德未厌于人也。且将军力战于外,而庸人制之于内,此章邯所以背秦而归楚也。”《新五代史卷一梁本纪第一》

        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朱温权衡利弊,经过深思熟虑,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杀掉黄巢派来的监军使严实,向唐朝的河中节度使王重荣投降,并且认王重荣做自己的舅父(因为朱温的母亲也姓王,这种攀亲模式在当时颇为流行)。

        4、强藩的崛起

        朱温的归顺,对唐朝而言是天大的喜讯。王重荣当天即飞章上奏。僖宗在四川看到奏章后,喜出望外,说:“是天赐与也!”当即颁诏封朱温为右金吾大将军,河东行营招讨副使,并赐名朱全忠(这个赐名真是讽刺,其实朱温过去既不忠于大齐金统皇帝黄巢,未来也没有忠于大唐天子)。

        此后,朱全忠正式成为了堂堂的政府官员。朱全忠所部与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的部队协同作战,攻击黄巢的农民起义军,连战连胜,所向无不克捷。

        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唐廷封朱全忠为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但是有一个条件,要求他在收复长安后才能正式上任。

        中和三年四月,李克用与黄巢军战于渭南,一日三战,连战连捷。李克用军自光泰门进入长安,黄巢败走,长安收复。

        七月,朱全忠正式到宣武节度使的州治—汴州(今河南开封)上任了。从此以后,汴州成为了朱全忠的根据地,这也是未来汴州成为北宋都城的起源。朱全忠初到汴州的时候,部下只带了几百人,虽有庞师古、朱珍等将校,但兵微将寡,实力并不算强。这一年,朱温刚满三十二岁。

        朱温初到的汴州,百姓饥馑,公私穷竭,内则骄军难制,外为大敌所攻,无日不战,众心危惧。但是朱温却勇气百倍,心中谋划着他的雄图伟业。朝廷以黄巢未平,加朱温为东北面都招讨使,这也为朱温未来展开兼并战争,吞并其他割据势力披上了合法外衣。

        朱温任节度使后,盛饰舆马,派人去当年打工的地主刘崇家迎接母亲。朱温的母亲王氏哪里相信自己的儿子朱三能做节度使,想来必是认错了人,心中害怕,赶忙躲了起来。王氏对人说:“我家朱三落拓无行,不知在何处做贼送死,焉能自至富贵?汴帅非吾子也。”派来的使者向王氏详细禀报了当年朱三离乡去里之由,归国立功之事,王氏听得瞠目结舌,过了半晌才回过神来,“泣而信之”。当日,使者就将王氏和刘崇的母亲刘奶奶一起迎回汴州。朱温盛礼郊迎,地主刘崇也因为旧日恩情位至列卿,授官为商州刺史。朱温母亲王氏则被朝廷封为晋国太夫人。

        朱温大摆宴席,与母亲相谈甚欢,说到家事,朱温对母亲说:“我爹朱五经(朱温之父本名朱五经)辛辛苦苦读书育人,却到死也没有做官取得功名。今有子为节度使,也算光宗耀祖、无忝前人矣。”朱温的母亲面露不悦之色,沉默许久,对朱温说:“汝致身及此,建功立业,相信你必有英武奇特之处,然而你的为人处世却未必赶得上先人。朱二与汝同入贼军,身死蛮夷之地,如今朱二的后代孤男稚女无人抚养,艰食无告。汝未有恤孤之心,英特即有,诸无取也。”朱温垂涕谢罪,随即将兄弟子侄都接到汴州来。

        5、陈州!赵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