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三节 昭宗皇帝血泪史(续) (4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第三节 昭宗皇帝血泪史(续) (4 / 4)
        天佑二年(905)二月,朱全忠命人将昭宗除了唐哀帝以外的诸子,灌醉后全部缢死,投尸池中。

        在杀死昭宗诸子后,朱全忠认为宗室已经不是其称帝的障碍,于是准备清理朝臣。

        天佑二年(905)五月七日,天有彗星出现,卜者认为天降大灾,需要杀一批人以消灾。宰相柳璨及第后,不到四年时间就成为宰相,因为性格倾巧轻佻,又对朱全忠奴颜婢膝,因此在朝堂上被其他几位宰相裴枢、崔远、独孤损等朝廷宿望所轻,于是柳璨借机对朱全忠说:“此曹皆聚徒横议,怨望腹非,宜以之塞灾异。”朱全忠的谋士李振早年屡试不第,对朝廷公卿恨之入骨,也对朱全忠说:“朝廷所以不理,良由衣冠浮薄之徒紊乱纲纪;且王欲图大事,此曹皆朝廷之难制者也,不若尽去之。”

        朱全忠深以为然。于是,贬独孤损为棣州刺史,裴枢为登州刺史,崔远为莱州刺史,贬吏部尚书陆扆为濮州司户,工部尚书王溥为淄州司户,贬太子太保致仕赵崇为曹州司户,兵部侍郎王赞为潍州司户。其余人等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者,皆指为浮薄,贬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此后,再贬裴枢为泷州司户,独孤损为琼州司户,崔远为白州司户。

        六月,令裴枢、独孤损、崔远、陆扆、王溥、赵崇、王赞等自尽。朱全忠聚裴枢等及朝士贬官者三十余人于白马驿,一夕尽杀之,投尸于河。当初,李振屡次参加科举,都不中第,所以对搢绅之士恨之入骨,他对朱全忠说:“此辈常自谓清流,宜投之黄河,使为浊流!”朱全忠笑而从之。

        朱全忠诛杀了宦官,又清洗了朝官,中原地区的藩镇都被他击败,就连实力强大的李克用此时也不敢与他正面交锋,在这种情况下,朱全忠已经迫不及待要当皇帝了。朱全忠令蒋玄晖、张廷范、柳璨等人商议禅让办法,他们认为自古以来的禅让都要经过封大国、加九锡、享殊礼等一套程序,最后再行禅让之礼。但是这个方案不但没有赢得朱全忠的赞赏,反而引起了他的震怒。朱全忠认为这是他们有意拖延。加之赵殷衡等人的挑唆,朱全忠对蒋、柳二人更加怀疑。蒋玄晖听说朱全忠震怒,非常惧怕,面见朱全忠百般解释。朱全忠说:‘汝曹巧述闲事以沮我,借使我不受九锡,岂不能做天子邪?”

        蒋玄晖、柳璨等人见朱全忠动怒,连忙在一日之间加封朱全忠为相国、封魏王(跟曹操一样)、加九锡,并派蒋玄晖赴大梁(今开封)宣旨。但朱全忠毫不领情,拒绝了这些加封,仅接受了天下兵马元帅的职务。在这种情况下,蒋、柳二人的下场已经决定了。柳璨又奏称:“人望归梁王,陛下释重负,今其时也。”当日便派遣柳璨赴大梁传达禅让之意,又遭到拒绝。

        天佑二年(905)十二月,朱全忠杀蒋玄晖,并且聚众焚尸。仅过了几天,又贬柳璨为登州刺史,接着又把他斩于洛阳东门外,柳璨临刑时大呼:“负国贼柳璨,死其宜矣!”“

        至此,哀帝已经对延续国祚彻底死心,做好了随时禅让的准备。只是由于朱全忠忙于在前线作战,才使唐朝又延续了一年多。

        天佑三年(903)十月,朱全忠进攻幽州刘仁恭,刘仁恭向河东李克用求救。李克用与刘仁恭有宿怨,但从大局考虑,仍出兵潞州,以牵制朱全忠对刘仁恭的进攻。潞州守将丁会是朱全忠的爱将,因为不满其弑昭宗、篡帝位,出于忠义,开城投降李克用,使得汴州所在的河南地区门户洞开。此时朱全忠正在进攻沧州,闻得后院失火,连忙烧营而退。

        朱全忠回到汴州后,由于战场失利,威望大受影响,害怕中外离心,迟则生变,于是加紧篡位,以维系人心。天佑四年(904)正月,朱全忠向哀宗表示愿意接受禅让。哀帝无奈,下诏表示二月举行禅让。到了二月,哀帝命百官劝进,朱全忠假意推辞。三月,哀帝再次表示逊位之意,依附朱全忠的藩镇也上表劝进。

        其实朱全忠早在汴州修好了宫殿,他见戏已经演够了,于是在四月五日,端坐在大殿之上,接受百官朝贺。十八日,正式举行禅让仪式。数日后,大赦天下,改元开平,国号大梁,历史上称之为后梁(因为在南北朝时期还有一个南朝梁)。以汴州为开封府,作为东都,以洛阳为西都。封唐哀帝为济阴王,幽居与曹州,次年二月被害,时年十七岁。

        唐朝自公元61年建立,至公元907年灭亡,共二十二位皇帝,享祚二百八十九年。自此,历史进入了分裂割据,战火连绵的五代十国时期。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