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当面受教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九章 当面受教 (3 / 5)
        “辅导员老师说不用刻意安排什么仪式活动,对方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只要真诚简单接待即可。

        哦,老师说让我准备三个问题,到时有机会的话让我代表大家提问。”

        能让周逸一行人紧张的大人物,当然是大有来头。

        全球首位诺贝尔奖华人获得奖,跟李正道教授齐名的杨真宁教授,即将应邀到访复旦大学,并且要跟学校首届少年班的同学座谈。

        若是在内地大学,学生们根本没有机会得以亲身跟享誉全球的顶级物理学家现场交流,可在复旦这样的机会相比较而言很是常见。

        说起来,周逸跟杨真宁教授还有一段渊源。

        当年正是杨真宁目睹美国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在回国时跟中国高层建议大力发展计算机,这才让周逸等一大批青少年得以有机会在国内接触到计算机。

        两天后,周逸终于亲眼见到了在国际物理学界成就足以跻身前十的杨真宁教授。

        对方虽然已经年逾六旬,但依旧精神抖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气场上完全压倒了身边众人。

        想一想也是,能在欧美主导的物理学界研讨会之中,当仁不让坐在中间位置,足以证明了他的江湖地位。

        杨真宁先向复旦少年班的一百来名同学做了当今世界物理前沿研究的报告,紧接着分享了他个人年少求学的经历,勉励在座各人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好好学习。

        “年轻人有想法,不迷信权威,敢闯敢做,因此三十五岁前是做研究的黄金时间,要出重大成果都是在此阶段。

        我跟国外同行私下聊天时,曾得出一个不那么准确的结论。就是一个研究员三十五岁还没有成果问世,那就建议他尽早改行。大器晚成适合在其他行业,但在科研领域却不是真理。

        因此,少年班的你们领先其他同龄人半个身位,下一个诺贝尔奖得主或许就在你们中间。”

        跟李正道教授一样,名满天下的杨真宁教授同样很关心中国下一代科研人才的培养,要不然他也不会应邀万里之遥回国讲课交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