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再次出名 (5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再次出名 (5 / 6)
        “周厂长,你给大伙透个底嘛,啥时候我们才能正式撤回沪江工作。”

        来人在道喜之外,顺带还有其他心思。

        “年初我们沪江市已经跟安皖省正式签署了小三线的调整和交接协议,这些你们都知道。”

        儿子又为自家争了光,周建国心情大好,他也在有分寸条件下透露出一些新动向。

        所有小三线的职工都一辈子会记得1985年1月28日这个时间点,因为就在当天官方正式发布公告,沪皖两省市将会联合调整小三线建设并开始进行交接工作,大家的人生终于来到关键转折点。

        周建国当天在厂里召开全厂职工大会传达调整文件,宣布了职工可以回沪工作的消息。

        就算小道消息传了小半年,但真正听到官方口径说可以返沪时,还是让所有八零一一厂的职工激动不已。当场就两位上了年纪的老职工心脏病发作,幸好抢救及时没酿成大祸,足以看出大家对这个重磅消息的关注程度。

        本来以为一辈子窝在山沟安心做贡献,最好就是像大三线一样就近往皖南山区城市搬迁,没想到却特别被允许直接返回沪江市工作,这如何不让大家喜出望外。

        “跟安皖省交接顺利的话,明年1月份就将分批安排大家返沪,年底前除留守人员外都能在沪江过1987农历新年。”

        这次沪江市为了尽快摆脱小三线这个包袱,在跟安皖省进行交接谈判时做出了大幅让步,就是只要人,工厂、资金都全部留给对方。

        价值超过10亿的固定资产,81个企业单位,全部都留给了安皖省,并且还承诺手把手教学地方新人上岗,保持企业正常运转。

        像海螺水泥厂、八五钢厂、320电厂等都是效益良好的企业单位,对安皖省来说,相当于白捡了大便宜。

        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结果却替他人做了嫁妆,说不心疼是不可能,但这一切在顺应民心返沪工作的结局下又显得无足轻重。

        说到底还是沪江市家底厚,兜里有钱,咬咬牙丢了不可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