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另有作用 (1 / 5)
在战场上,进攻需要极强的组织能力,撤退的话更需要超强的谋划能力,不然一不小心就会演化为大溃败。
沪江小三线,一共有接近7万名工人及家属,价值过10亿的固定资产,大大小小81个企业单位,可谓是一支集团军般的庞大队伍。
小三线调整,不外乎处理人、财、物三样。
7万工人家属要返回沪江安置,价值10亿的工厂设备要处理,以及返城需要一大笔搬迁、安置费用,初步算下来没有10亿顶不住。
帝国的崩溃都是从财政开始,政府跟人一样,兜里有钱说话才能硬气。
幸好沪江是国内第一大工业城市,拥有一定经济能力可以兜底,不然就只能放任不管了。
一听说可以调整返回沪江,会场大大小小领导没有人不同意,毕竟山里实在是太偏僻太枯燥了。
高兴之余,周建国在返程路上,心中不免冒出三大焦虑。
一是妻子俞美诗是安皖省人,当年结婚他就没想过要回去,打算扎根山区一辈子,现在可以返沪了却不知道她有没有资格跟着回去。
处理不好的话,知青返城离婚的困境就要发生在自己身上,这是周建国无法接受的地方。
二是耗费巨资的自主彩电项目已经看到曙光,马上可以落地推向市场,现在公布了返沪消息,这个项目很可能半路夭折再无下文。
三是回城后,到底人员如何安置,是继续大家保留在一个单位还是被打散分布到其他企业当中,这是周建国这个刚转正的厂长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在吉普车后座上闭着眼,心里思绪万千,他不由嘲笑自己真是运道不好,大学读书时中途被拉进大山,工作刚上了台阶准备大干一场又遇到调整返城,仔细想来意兴阑珊,工作那么多年反倒最大的成就是培养出来一个全国闻名的好儿子。
沪江小三线要调整返沪,但不能大张旗鼓弄得众人皆知,必须要打好掩护,不然依旧坚守在大三线的职工作何感想!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到现在,从沪江这座大城市奔赴全国各地支援建设的人数足足超过150万,为新中国发展输送了大批专业人才。
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小三线7万人返沪,必须得低调处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