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节
事实证明,并不是大官就能解决所有的事。也不知道是李严的能力问题,还是老天不帮忙,下了几场大雨,耽误了粮食运输。李严掐指一算,在军中旧粮吃完以前新粮肯定运不到,怎么办?军中没有粮食,这仗可怎么打?他当然知道如果因为军粮运输不及时而导致兵败,作为负责人的他要承担什么责任,他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个简单任务上。

经过一番考虑,李严决定错上加错,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他派参军狐忠到诸葛亮大营,“喻指呼亮来还”,至于是以什么理由让诸葛亮回来的,《三国志》没说,我们不得而知。诸葛亮不明就里,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只好放弃大好形势回兵了。他一回来,大家都很吃惊,李严也挺会装糊涂,还跑过来问,军粮充足为啥要退兵?

可是这种事岂能轻易蒙混过去?诸葛亮和李严当着皇帝的面对质。尽管李严百般抵赖,但诸葛亮证据确凿,还拿出来李严让他回兵的亲笔信,这下子李严无话可说了,当场认罪,供认不讳。于是诸葛亮上表请求处理严肃李严。

诸葛亮的表里历数了李严的几条罪状。他说李严自从受命辅政以来,一直以个人的得失为重,“无忧国之事”,诸葛亮想要伐魏时,曾打算让李严镇守汉中,但李严找各种借口就是不到任,反倒想让朝廷封他为巴州刺史;这还不算,建兴八年,诸葛亮打算伐魏,还是让李严镇守汉中,李严故技重施,不肯到任,诸葛亮明白他的心意是想借机“取利”,可也没办法,只好封他的儿子李丰为江州都督(当年看似闲庭信步的一笔,现在派上了用场)。当时很多大臣都认为诸葛亮对李严太“厚”了,但诸葛亮认为现在是特殊时期,像李严这样的重臣,与其因为这些治他的罪不如想办法让他为国出力,可没想到李严不理解朝廷的良苦用心,不思悔改,终于犯下了今天的大错。

在表的最后,诸葛亮联合朝中大臣联名请求免掉李严的爵位,解除他的官职。这一手很厉害,当时参与签名的大臣有二三十位之多,这样一来即便有人想保李严也不容易了。最后后主刘禅降旨,废李严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李严被废的经过都是《三国志》的说法,没找到其他的佐证。按说李严的这个把戏并不高明,先让手下人拿着自己的亲笔信骗诸葛亮撤军,然后又不承认。谁都知道狐忠是李严的参军,而且这么大的事,诸葛亮怎么可能不把他的亲笔信保管好,这些都是证据呀!给人家留下这么多证据,分明就是给自己设套,哪像是打算事后不认账的样子?可偏偏李严置这些证据于不顾,矢口否认,这简直就是自取其辱!

李严能被刘备选中成为辅政大臣,至少说明他的智商没问题。可是这一次他干的事,别说是面对诸葛亮,就是换作一般人,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识破,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如果他的所作所为真如《三国志》所说,那这不但是对诸葛亮智商的侮辱,也是对他自己智商的侮辱。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小把戏(算不上阴谋,只能算把戏,还是小把戏)怎么看怎么不像李严这种身份的高官能玩出来的。难道这里有什么隐情,李严被废是为了别的原因,《三国志》的说法只是为了掩人耳目?这就要等历史学家来考证了。项飞说的是真正的历史学家,不是那种捧着书本“发明”各种奇说怪论的所谓学者,如果这样的学者也行的话,那项飞自己就可以胜任,不用劳动别人的大驾了。

现在有一些人质疑诸葛亮,他们把李严被贬也归罪于诸葛亮,认为这是他做的手脚。项飞认为虽然《三国志》记载的这件事比较可疑,李严的所作所为与其身份和智商严重不符,但如果仅以《三国志》的记载来评论的话,诸葛亮并无过错。

李严当时负责军粮运输已经出现失误了,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都应该被治罪。李严本人也很清楚这一点,所以他才要千方百计地掩饰,以至于出此下策。事实上,如果仅仅是运送军粮出了岔子,以李严的身份即使被追究也不会太严重,但他后来召诸葛亮回兵的行为就大错特错了,之前的过失还可以说成是无心之失,可以看作工作失误,后来的做法就使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不再是错误而是犯罪了。李严存在着主观故意,破坏了这次北伐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这样的罪行杀他两次都足够了。可诸葛亮对他还算手下留情,并没有置之于死地的意思,即使在群臣联名上的表里也只是要求废李严为平民而已。

有人说诸葛亮打击李严是为了夺权,这一点似乎也说不通。诸葛亮早把李严的军权夺来了,没道理现在才打击他。而且李严虽然位高,但没有实权,作为顾命大臣之一却很少呆在京师,更多的是镇守边境,这使得他既无权又没有根基,就连党羽都没几个。反观诸葛亮,不但大权在握,而且亲信遍布朝野,这就保证了他虽然领兵在外也能把持朝政,最重要的是,无论在朝在野,诸葛亮的名声都非常好,被大家寄予厚望,在蜀汉堪称第一人。对比一下李严和诸葛亮,就会发现两人差距太大,李严不会对诸葛亮构成威胁,诸葛亮也不会为此而打击李严。

李严被废,他的儿子李丰当时正在诸葛亮手下任职,诸葛亮没有牵扯到他。如果诸葛亮真是想打击李严,就绝对不会放过李丰。在当时,一人犯罪,其家人无论是否参与都会被治罪,这大概相当于“连坐”,并发展为“夷三族”、“夷九族”,这在当时太正常不过了,当年的曹操就曾因为“从妹夫”犯罪而被**现在诸葛亮没追究李丰,这对今天的人来说可能没什么,但在当时应该是一个很大的恩典了。

诸葛亮还给李丰写了一封信。在信里,诸葛亮鼓励李丰放下包袱,努力工作,为兴复汉室而继续战斗。同时诸葛亮还让李丰多去“宽慰”李严(“宽慰”二字为诸葛亮的原文),并且希望李严能从这次的事件中吸取教训,还委婉地表示李严还有被起用的机会,原文是“否可复通,逝可复还也”。无论这是忽悠李严还是真心话,这都给了陷入低谷的李严一线希望,让他在黑暗中还有对光明的憧憬。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