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节
司马师下定决心要杀夏侯玄,无论谁来讲情也不行。其实夏侯玄自己早就预见到这一点。当初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曹爽时他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事实上除了他还有别人也看到了这一点,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就是其中一个。司马懿杀掉曹爽后,立即以皇帝的名义下令命夏侯霸和夏侯玄回京师。夏侯霸可不上当,他知道回去后准没好果子吃,于是当机立断,叛逃到蜀国。从辈分上论,夏侯玄是夏侯霸的侄子,所以夏侯霸很照顾他,在逃跑前派人通知他,并劝他一起跑路。夏侯玄也知道如果回到京师无异于羊入虎口,可是他狂病发作,回答说我是堂堂大国贵胄,“岂能苟存自容于寇虏乎?!”——都到这份了,他还不肯放下架子。其实夏侯霸的父亲夏侯渊死于蜀国之手,按理说他应该比夏侯玄更恨蜀国,可是夏侯霸能屈能伸,在生死存亡的关头能捐弃前嫌,选择蜀国,偏偏夏侯玄不愿屈尊,不肯变通,明知凶多吉少,还是奉命回到京师。他回来后,司马懿并没立刻动手,也是,反正就在眼皮子底下,什么时候收拾都行,不急于这一时三刻,也省得别人议论。可没想到司马懿这一拖就把自己拖死了,他一死很多人都松了一口气——除了夏侯玄。当时有个叫许允的人曾是曹爽的心腹,他很同情夏侯玄,在私下里对他说,这下好了,不用担心了!夏侯玄可不这样认为,他叹了口气说,拉倒吧!你看问题怎么这样差劲?司马懿是死了,可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能放过我吗?
应该说夏侯玄的判断是准确的,或者说基本准确,因为这里有个人他毕竟看错了,那就是司马昭。在哥哥决心处死夏侯玄之后,司马昭为他苦苦求情,以至于涕泪横流。司马这哥俩的关系很好,按说弟弟这样哀求,做哥哥的怎么也能给个面子。可是这次司马师不但没同意,还严厉地批评了弟弟:“你不记得赵司空葬礼上的事了吗!?”赵司空就是赵俨,官至司空,几年前去世。作为三公之一的朝廷重臣,他的葬礼办得很隆重,满朝文武几乎都到了,就连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俩也出席了。当然这同时也是个社交聚会,司马兄弟身份显赫,走到哪里都被人群簇拥着。那天夏侯玄因为有事晚到了一会,他一入场立刻成为焦点,众宾客“咸越席而迎”,甚至连原来围在司马兄弟身边的那些人也迎了上去,这样一来就把这哥俩给晾在那里了。这个场面颇像影视作品中的一个镜头:一帮记者围在一个日见过气的明星身边,踊跃提问。突然又出现了一个最近非常走红的新星,于是众人舍了她,争相围攻新星去了,把过气明星一个人扔在那里。她虽然生气,可也无可奈何。其实这种事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发生,因此明星们为了避免类似情况,也为了突现自己的“腕”大,无论什么场合,一般都要迟到,这也是为什么五点钟的新闻发布会七点还没开始的原因。项飞当记者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的“自造大腕”。好了,扯远了,言归正传。若是一般的过气明星遇到这种事,除了生气也没什么好办法。但司马兄弟可不是什么过气明星,而是正当红的、名符其实的实力派,司马昭也还罢了,司马师却是怀恨在心,“恶之”。现在司马师对弟弟说起了这件事,可以理解为是他杀夏侯玄的真正原因。是呀,这样一个有着强大号召力的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就只能除去,否则连睡觉都不安稳。
顺便说一句,以上记载出于《魏略》,但裴松之经过考证认为不是史实。因为赵俨死于正始五年,而司马懿发动政变是在嘉平元年,中间差了好几年,时间上不符
司马师打定主意后就举起了屠刀。夏侯玄、李丰、张缉以及其他参与者不但本人被杀,还被夷三族,夏侯玄临斩“颜色不改,举动自若”,李丰之子李韬因为娶了公主,所以被免公开受刑,可也难逃一死,被“赐死”狱中。
还有前面刚提到的许允,他是这次政变的边缘人,应该也是司马师打击计划里的边缘目标,就好像一条不大不小的鱼,网紧一紧,就把他收进去了;网松一松,他就会逃脱。所以他不知道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在政变刚被发觉时他就想自首,可是犹豫不定。等政变主要参与者都被捕了,他才拿定主意来见司马师。没想到他的到来,让司马师觉得很奇怪,我抓这些人,你着什么急?可他随即就明白了,还是老办法,杀!不过手段比较温和,先任命他为镇北将军,让他立刻赴任。
许允同志对如何保住性命一直颇有心得。魏明帝时他是尚书选曹郎,与同事袁侃一起被下狱。下狱的原因我们不得而知,可能是窝案吧,而且案子还不小,魏明帝亲自下令彻查,并要求一定要有人为此案受死,就是一定要杀个涉案人。许允听说后,就在大牢里和袁侃念叨,你行啊!你是功臣之子,“不忧死也”!袁侃很讲义气,果然上当,他把主要的罪过都揽到了自己身上,于是许允被无罪释放,袁侃后来怎么样了,史书上没记载,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件事却可以看出许允的手段。
可是这次许允被任命为镇北将军后,有些大意了,以为自己被外放做官说明司马师饶了自己了,于是打算在京师显摆一阵后再去上任。就在他显摆的时候,司马师也在翻他的案底,终于找到了一个陈芝麻烂谷子的旧账,于是以此为由,将他下狱,随即发配乐浪郡。《三国志》说他死于发配途中,《魏略》说他是被司马师派人追杀于途中,裴松之认可《魏略》的说法。
司马师杀了这么多人,这才放下屠刀,如果你以为这事就此结束了,那你就错了——司马师又拿起了大棒。前文说了,这次政变的主谋之一张缉是皇后的父亲,读者们可能没注意,司马师可没忘。他粉碎政变是正月的事,三月的时候司马师就强烈要求皇帝废掉张皇后,皇帝哪敢不听?于是一道诏书废掉了张皇后,同时还表扬了司马师忠君爱国的高尚品德,挫败政变的忠勇行为,因此又“赏”给他食邑九千户。司马师把皇后都废了,皇帝还得赏他,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连皇帝也不例外!
其实这次政变真不是皇帝曹芳的主意,他事先一点不知道。司马师把李丰骗到自己府中杀害后,连夜把尸体送给廷尉。廷尉钟毓“不受”。本来嘛,廷尉是审案子的,只收活人,不收死尸。这样一闹,皇帝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曹芳当时就不干了,再怎么说,李丰的儿子娶了公主,也是一门皇亲,而且还是朝廷官员,哪能说杀就给杀了呢?!曹芳大怒,也是年轻气盛,当下吵吵嚷嚷地要问问李丰怎么死的。可把郭太后吓坏了,急忙把他叫到自己的宫里阻止了他。由《魏氏春秋》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皇帝曹芳对此次政变事先确实不知情。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