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节
        同年二月,司马懿被封为丞相,同时加赠食邑前后共两万户,还被授予奏事不名的特权,司马懿一一接受了,只是辞去了丞相一职。这年的十二月司马懿又被加九锡之礼,这一回他坚决地拒绝。九锡不是什么实质的赏赐,可是却太扎眼,很容易引起众怒,司马懿可不会干这种傻事。

        他长期以有病为由不上朝,这样一来,有什么大事情,皇帝只好到他家来商量。司马懿可能是真的有病,也可能是专权的一种表现,总之他的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太尉王淩的反叛就是个例子。

        王淩字彦云,他的叔父是大名鼎鼎的东汉司徒王允,曾在除掉董卓的时候立有大功。王允被害后,他逃回乡里,后来被曹操发现并重用,这时已经官至太尉,三公之首,国之重臣。此外他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以及贾逵的私人关系非常好。

        这里还有个重要人物须要介绍一下,他就是王淩的外甥令狐愚。令狐愚字公治,本来叫令狐浚,曾任和戎护军。有一次乌桓校尉田豫犯了点小错误,“小违节度”,被令狐浚依法查办。要知道田豫在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斗争中立有战功,颇得魏文帝曹丕的欢心,而且他犯的也不是大毛病,所以曹丕对令狐浚的做法很不满意,于是下了道诏书把令狐浚免官了,还要治罪。在诏书中曹丕有一句话,“浚何愚”,意思说你令狐浚怎么这么笨?令狐浚因此把名字改了,从此就叫令狐愚了。后来他做了曹爽的长史,这才得以东山再起,直至兖州刺史。《三国志》特意说明一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就是说他当了兖州刺史不是因为曹爽的关系,而确实是才能出众,“太有才了”。

        王淩曾任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这样他与令狐愚舅甥二人并典重兵,“专淮南之重”。要知道这里与东吴接壤,如果不是信得过的大臣,朝廷不会让他们镇守如此重地。后来王淩升任司空,曹爽被杀后又升任太尉,但一直都没离开他经营了多年的淮南。而且王淩与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关系非常好,虽然司马朗早死,但司马懿一直把他当作自己人,所以才会在曹爽被杀后,急于用人之际提升他为太尉。

        王淩、令狐愚反叛的主谋应该是令狐愚,是他最先提出的计划,也是他派人出面联络其他势力。可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三国志》直接就说他们觉得曹芳不适合做皇帝,谋立年长的楚王曹彪,但是没说原因。《晋书》则毫不隐讳地指出王淩、令狐愚“二于”司马懿,就是跟司马懿不是一条心,反的就是司马懿。《三国志》的作者是晋朝的陈寿,他在写书的时候对涉及本朝的史实可能会有所隐讳,否则政审可能通不过,但《晋书》就不同了,它是唐人所著,没那么多忌讳,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以《晋书》的记载为准。而且令狐愚第一次派人联系曹彪是在嘉平元年九月,也就是司马懿发动政变八个月后,这从时间上验证了《晋书》的说法,既王淩、令狐愚忠于大魏,反对的是司马集团。当然,这里也可能有为曹爽报仇的意思。

        他们之所以选择曹彪,是因为曹彪年长,而且有智勇。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很多民谣也把目标指向曹彪。比如有这样一首民谣:“白马素辔西南驰,其谁乘者?朱虎骑!”马者,龙相。“白马”可以理解为白色的马,也可以理解为地名,如果是地名就好解释了,因为曹彪的封地就是白马。还有一点,民谣中提到“朱虎”,而曹彪的字就是朱虎!有了这些原因王淩、令狐愚就选择了曹彪,想拥立他为天子,另立一个****,定都许昌,与司马集团把持下的洛阳****对抗。

        嘉平元年九月令狐愚派张式来见楚王曹彪。张式很隐讳地对曹彪说:“天下事不可知,愿王自爱!”曹彪何等聪明,他立刻就明白了,回答说:“谢使君。知厚意也!”请向令狐愚致谢,我都明白了!同时王淩也就此事向自己远在京师的儿子王广征求意见,没想到王广不同意,他说司马父子兄弟手握重兵,难以铲除,而且“废立大事,勿为祸先”。可是王淩没听他的。

        《魏氏春秋》记载,王广和他的几个兄弟都很有才华,“才武过人”。有一次司马懿与蒋济谈到王淩父子。蒋济说,王淩文武双全,当今无双,他的几个儿子比他还要强。说完蒋济就后悔了,他后来对亲近说,我这么夸人家不是让人家宗族吗?!

        嘉平元年十一月,令狐愚又一次派张式与曹彪会面,可惜呀,还没等张式回来,令狐愚就病逝了。反司马集团的重任就落到了王淩一个人的头上。

        嘉平三年(公元251年),东吴来犯,王淩借机提出率大军出征,可是司马懿已经起了疑心,没批准。王淩见状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他派将军杨弘联系新任兖州刺史黄华。没想到杨弘、黄华一合计,联名举报了他。

        这年的四月,司马懿得到消息立刻亲率大军乘船,沿水路来擒王淩。大军未到,诏书先至,赦了王淩的大罪,同时司马懿还派人劝降——司马懿也不愿开战,那样对谁都不利。大兵进军神速,只用了九天就兵临城下了。此时王淩准备工作还没做好,司马懿又大兵压境,无奈之下,只好投降。他先把自己的印绶、节钺连同一封亲笔信送到司马懿军中,然后把自己绑上,出城迎接司马懿。他在信中把谋反的责任都推给了已故的令狐愚,把自己描述成多次劝阻无效的可怜的舅舅。他在信的末尾写道:“生我者父母,活我者子也!”能让我活命的只有你呀!王淩与司马懿的哥哥关系甚好,而且比司马懿年长,所以他称司马懿为“子”,大概想用私人关系打动他吧?可司马懿根本没见他,只是派主簿出来解开了王淩的绳索,还把他的印绶、节钺还给他,以示安抚。可司马懿越是这样,王淩越不放心,当年司马懿对曹爽也是温情脉脉,还借粮给他,可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不过毕竟有诏书赦免了他,而且又与司马懿有私交,所以王淩也不是太害怕。可是在押解途中王淩觉得不对劲。他有印绶在身,所以理论上来说他还是朝廷官员,因此没受刁难,可是当他让自己的船靠近司马懿的大船,想见司马懿的时候,却被司马懿派人制止了,两只船始终保持十余丈的距离,这时王淩才觉得不对。于是他大喊,说太傅想见我,写封信就行,我敢不到吗?!用得着领大兵来吗?!司马懿答道,你可不是写封信就能来的!王淩终于知道了司马懿对自己的真实看法,大呼道:“卿负我!”他明白司马懿要对自己下手了,也明白自己上当了。司马懿的回答冠冕堂皇:“我宁负卿,不负国家!”

        王淩虽然明白司马懿不会放过自己,可还是心存侥幸。他效仿当年曹爽借粮,向司马懿要棺钉,就是钉棺材的钉子,实际就是试探一下司马懿的态度。司马懿毫不犹豫地就给了他一大把,这下王淩彻底绝望了。

        在经过项城的时候,王淩看到他已故好友贾逵的庙,忍不住百感交加,大呼着贾逵的字:“贾梁道!王淩是大魏之忠臣!惟尔有神知之!”然后他找来与自己一起被押解的部下一一道别,伤感地说,我都快八十岁了,真的要“身名并灭”?

        然后按照《三国志》的说法,王淩“饮药死”。《晋书》说他“仰鸩而死”。《魏略》记载他“遂自杀”。《三国志》和《晋书》的说法一致,都说王淩是服毒而死,但没说是自杀;《魏略》说他是自杀,但没说是服毒。按说王淩这样的要犯,一定会被严加看管,哪能轻易就自杀了呢?更何况就算他想自杀,在押解途中他到哪里去找到毒药呢?而且一开始就有诏书赦免他,他也认为自己不会被处死,所以他不可能在投降时就准备好毒药了,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项飞认为真相可能是这样的:司马懿暗示或威逼王淩自杀,并为此提供了方便。因为司马懿知道王淩和令狐愚反对自己,所以不愿让他接受审判。因此一杯毒酒或是类似的什么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让王淩也保住了最后的尊严。

        王淩虽然死了,可是这件事没完。司马懿大开杀戒,所有参与此事的人无一幸免。那个代表令狐愚与曹彪联系的张式虽然“自首”,也被“穷治其事”,查了个底掉,最后也被处死,所有参与者都被夷三族。就连已经死了的王淩、令狐愚也被挖了出来,“刨棺曝尸”,并夷三族,真应了蒋济的预言。这次反叛几乎所有的人都被杀了,包括曹彪的手下,只有联名举报的杨弘、黄华被封侯。

        司马懿知道自己发动政变很多人不服,尤其是宗室,这回可让他抓到机会了,于是借机施重手惩治宗室。他先以皇帝的名义赐死了曹彪,逼他自杀,但家小得以活命,只是被贬为庶人,几年以后曹彪之子曹嘉又被封为常山真定王,这是后话了,不提。司马懿还把宗室的其他王公集中到邺郡,命有司统一看管,不得私下互相联系。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