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节
孙策很快就赶跑了刘繇,而且在与刘繇作战时还收复了一员猛将——太史慈。《三国志》说,刘繇因太史慈年轻而不肯重用他,只派他“侦视辎重”。有一天他“独与二骑”巡逻,突然与孙策狭路相逢,地点就是《三国演义》里说的神亭岭。太史慈是来巡逻的,那孙策是来干什么呢?《三国志》没说,不过以孙策之莽撞,很可能像《三国演义》说的那样是来偷窥刘繇大营的。孙策当时“从骑十三”,带的人也不多,不过都是出了名的猛将,像韩当、宋谦、黄盖等人赫然在列,不过没有演义里提到的程普。
狭路相逢勇者胜,太史慈毫不犹豫,提马上前挑战孙策。孙策素有“小霸王”之称,从来不惧单挑,立刻迎战。真正的古时作战很少有演义或民间传说里那样的一对一单挑,这次也是凑巧碰上了。《三国演义》对这场精彩对决描写得酣畅淋漓,让人看了大呼过瘾,项飞就不班门弄斧细述这次单挑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罗本《三国演义》第十五回。虽然罗贯中对战斗过程的描写加入了自己的想象,但对战斗结果还是忠于史实的,即孙策夺得太史慈身后背的手戟,太史慈也抢了孙策的兜鍪——看来还这是势均力敌,难分胜负。这时双方的援兵纷纷赶来,单挑变成了群殴,最后各自收兵。
此战孙策虽没能取胜,但对太史慈却有了极深的印象。不久刘繇战败逃亡,孙策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只有泾县等六个县还没降服。于是太史慈跑到泾县,自称丹阳太守,就是孙策舅舅吴景的职位。太史慈在那里招兵买马,创建队伍,他还得到了当地部族的支持,眼看着实力越来越大。孙策决定亲自攻击泾县。一番苦战之后,孙策大胜,不但夺得泾县还活捉了太史慈。孙策亲手解开他的绑绳,抓着他的手问:“还记得神亭之战吗?如果那时你活捉了我,会把我怎么样?”太史慈实话实说:“未可量也!”孙策大笑:“今日之事,当与卿共之!”
但是《吴历》却记载,太史慈在神亭岭之战就被孙策活捉了,这可能是吴人为孙策脸上贴金,但不管怎么说太史慈确实从此归顺了孙策,并开始忠心耿耿地为他卖命。顺便说一句,太史慈病死于建安十一年,并不是演义中说的那样中箭而死。
孙策打败了刘繇,夺得了大量土地,从此摆脱了袁术的控制,成为一方割据势力,但他本意并不愿意与刘繇相争,觉得有些对不起他。《江表传》记载,孙策曾与太史慈有一段对话谈到此事,他为自己作了辩解。他说“刘牧(指刘繇,他在与吴景作战时被朝廷由扬州刺史加封为州牧)”曾责备我为袁术卖命,其实我只是想要回“先君”在袁术那里的人马,不得不听他调遣。可惜刘繇死了,我不能在他活着的时候向他解释。听说他儿子在豫章,不知道豫章太守华歆对他好不好?他以前的部下是否还跟随着他的儿子?你和他是同乡,以前又共过事,能不能去慰问一下?并对他的部下转达我的意思,愿意来的就都带来,不愿意来的要好好安抚一下。话说到这里,展现在大家眼前的是一个有情有意、温文尔雅的孙策孙伯符。
可是孙策接着话锋一转,说出了真实目的。他接着说,你顺道看一下华歆那里的守备如何?当地人是否拥护他?你觉得带多少人去合适就带多少人,全凭你需要。看来他还是惦记着攻城拔寨,扩大地盘。这时的孙策才是大家熟悉的那个雄心勃勃、欲争锋天下的孙策孙伯符。而且他的话说得很到位,表达了对太史慈的充分信任,你愿意带多少人就带多少人。要知道太史慈是一个刚投诚过来的降将,以他的性格能得到孙策如此信任,必然感恩图报,如果当时孙策让他死,他都不会有半分犹豫!看来孙策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愣头青,而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帅才,难怪史书上说“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果然名不虚传!
太史慈也立刻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他答道您对我太好了,超过了古人。“报生以死,期于尽节,没而后已”也难报厚恩。现在战事刚停,不宜带太多人,我只带几十人就行了。
孙策的手下都怀疑太史慈一去不返,只有孙策最放心。他与太史慈“把腕”道别,问道:“何时能还?”太史慈答道:“不过六十日!”果然“如期而返”,而且还带回了豫章的详细情报。孙策“抚掌大笑”,“倾之,遂定豫章”。
当时的东吴还有一股势力,是以一个叫严白虎的人为首领。孙策已经派吴景击败了他,但严白虎退守会稽,一时难以彻底荡平,孙策又渡过浙江,移师会稽攻打严白虎。《三国志》在这里有这样一句:孙策“据会稽,屠东冶”,但是没说屠城的原因。项飞查了半天地图也没找到“东冶”,哪位高人如果知道屠城原因和东冶所在,还指点迷津。
《吴录》记载,严白虎见形势危急,就派他的弟弟严舆来求和,孙策“许之”。不知道严舆怎么想的,他提出要和孙策单独会面,孙策也同意了。大概孙策也以为严舆会耍花招,所以他在会面时“引白刃斫席”,可能是想威慑严舆。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两个人正在谈话,其中一个突然抽出佩刀“梆、梆”地砍桌子,是不是挺吓人?
严舆果然被吓着了,“体动”,大概就是发抖了。孙策忍着笑说,听说你身手不凡,跟你开个玩笑。严舆的回答很有个性,让人忍俊不禁,他说:“我见刃乃然!”我看见兵器就会这样!
作为出使在外的官员,使者的表现往往会决定使命能否完成。当年蔺相如出使强秦,不卑不亢、有勇有谋、机智勇敢地完成了使命,完璧归赵,不辱使命。蔺相如以一介书生做到的这个赳赳武夫严舆却做不到,反倒被吓得“体动”。一样是使者,相差何止千里?孙策听了严舆的回答立刻意识到他们的“无能”,当机立断,决定推翻尚未签订的和平条约。于是拔出手戟掷向严舆,严舆躲闪不及,当场毙命。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手戟。说到戟大家就会想到吕布的方天画戟,其实手戟的样子和战场上用的戟一样,只是尺寸要小好多,大小与佩剑差不多。但手戟比起佩剑来,分量更重,更适合短兵相接的肉搏,手戟之于佩剑相当于五四式手枪之于六六式手枪。当然它的作用也和佩剑一样只适用于防身自卫,但由于杀伤力更大,手戟曾风靡一时,一度取代了佩剑。因为它的分量较重,只有那些孔武有力的人才会随身佩带。比如这里说的孙策,还有前文提到太史慈,他曾被孙策夺去过手戟,以及董卓也曾因为一时气愤拿起手戟掷吕布。史书上的这些记载都说明当时佩带手戟非常流行。
我们不知道孙策许和的时候是不是真心,反正严舆是个失败的使者,他不但毁掉了即将达成的和约,还害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让孙策看出了己方外强中干的本质。孙策立即下令进兵,果然击败了严白虎,彻底赶跑了他。但只是赶跑了他。严白虎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里说的那样被杀,下文他还会出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