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节
孙坚继续进军,兵至大谷口,距首都洛阳不到九十里。此时董卓与他手下的长史刘艾有一段对话,《山阳公载记》和《后汉书》都有记载,大同小异,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董卓说,关东诸军(指讨董联盟)连败几仗,都怕我了,不必担心。只有“孙坚小憨”有两下子,告诉我们的将军多加注意,“宜慎之”。他还举了个例子来说明孙坚的善战。可是刘艾却认为孙坚曾被徐荣击败,连印绶都丢了,“不为能也”。董卓可不那么想,他说那是孙坚刚起兵,士卒还没经过战争的洗礼,算不得数。董卓还说,只要除掉二袁、刘表、孙坚,则“天下自服从孤耳”!由此可见,董卓对孙坚的评价颇高,已把他当作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快。孙坚第一次见到董卓就极力劝张温杀他,此事给董卓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从那以后他简直成了董卓的梦魇。而董卓对付孙坚除了在战场上真刀真枪的拼杀外,就是和亲,好像也没有太好的主意,难怪他为此发愁。

《三国志》说董卓此时主动撤出洛阳,“迁都”,临走前放火烧了洛阳城。《后汉书》却说董卓亲自领兵迎战孙坚,结果兵败退走,孙坚得以进入洛阳。不管怎么说,孙坚是进入洛阳了,但这只能说是讨董联盟名义上的胜利,因为不但董卓毫发无损,就连被挟持的皇帝也没救出,而且孙坚进入的只是一座满目沧夷的空城。《江表传》记载,洛阳“空虚,数百里中无烟火”,孙坚见此情景,不禁“惆怅流涕”。可见孙坚的忧国忧民是发自内心的,比那些“秀”出来的情感要真实得多。

孙坚进入洛阳,首先清理了汉室宗庙并进行祭祀,然后又将董卓盗墓时挖开的陵墓回填。到此为止,孙坚的所作所为都堪称大义,忠于汉室,其心可对青天,可是从此以后孙坚却好像换了一个人,做的一些事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吴书》记载孙坚在洛阳城里得到了“传国玉玺”,这件事是真是假众说纷纭。除《吴书》外,《山阳公载记》、《后汉书》都认为孙坚确实得到了玉玺,只不过没直接说。这两本史书的记载基本相同,都说袁术欲称帝,他打听到孙坚有传国玉玺,当时孙坚已死,袁术就把他的夫人“拘”起来,“夺之”。两本书的叙述甚至一字不差!而《三国志》对这个问题采取了回避的方式:根本就没提玉玺的事,更别说谁得到了。裴松之在作注时认为在讨董联盟中孙坚“最有忠烈之称”,如果他真的得了玉玺藏匿不说,那必是心怀异志,与其名声不符。他还认为,吴史之所以这么说是为了证明后来孙权称帝的合法性,却有损于孙坚的“令德”。项飞却不这样认为,称帝是否合法不在于玉玺,这个道理吴国的史官应该也懂,他们不会因此而往自己的先人头上扣屎盆子。更何况,即使裴松之的猜测是正确的,那么《后汉书》也这么说又作何解释?《三国志》虽然回避了这个问题,但它在记载了孙坚入洛阳后,就直接说他“引军还鲁阳”,中间没有过渡,没有原因,没有解释,就直接回兵了。如此突兀,让人不由得心生疑虑。当然项飞也承认虽然孙坚得到玉玺的可能性最大,但此时的孙坚的确与之前的孙坚大相径庭、判若两人,转变如此之快有些不合逻辑,除非——这就是利欲熏心。

孙坚回到鲁阳修整队伍,他此时的官职是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可没多久又来了个豫州刺史,他是袁绍的手下叫周昕。原来袁绍见孙坚远征未归,以为有机可乘,就“封”周昕为豫州刺史,来夺孙坚的豫州。《吴录》记载,孙坚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伤心,“慨然”长叹说,大家一起兴义兵,救社稷,怎么能做出这种事呢?如果都这样,“吾谁与戮力”?袁术知道此事,“大怒”,立刻出兵击退了周昕。

周昕夺孙坚的豫州袁术为何大怒?这里的关系有点乱,让项飞给大家理顺一下。孙坚和袁术是一伙的,而周昕是袁绍的手下,周昕夺孙坚的豫州就是攻击袁术,如此不给面子,袁术焉能不怒?更让袁术生气的是袁绍,他此时派周昕夺取豫州无异于对袁术宣战。来而不往非礼也,袁术立刻派孙坚攻击刘表。刘表招谁惹谁了,遭此大难?其实谁也不怪,只怪他和袁绍一伙。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孙坚征荆州,刘表遣黄祖迎击。孙坚一战击破黄祖,追过汉水,围黄祖于襄阳。眼看着黄祖就要被消灭了,可是变故突生。《三国志》记载,没多久孙坚“单马行岘山”,被黄祖的军士“射杀”。关于孙坚之死《典略》和《英雄记》却各有不同记载。《典略》说黄祖逃进岘山,孙坚“乘胜夜追”,却被黄祖的士兵“从竹木见暗射坚,杀之”。《英雄记》的记载是刘表的部将吕公(又作吕介)依借山势对抗孙坚,孙坚“轻骑寻山讨公”,被吕公的士兵从山上仍下的巨石击中阵亡。以上几种说法被罗贯中采用,略作改动写进了《三国演义》。《吴录》记载,孙坚死于初平四年正月七日,时年三十七岁。后来孙权称帝,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不管哪一种说法是真实的,我们都能看出孙坚其实是死于轻率。孙坚作战一向身先士卒,这当然是好事,但作为指挥官他的安危往往会左右战局。部队一路攻城拔寨,高奏凯歌,可是主帅却挂了,很难说战斗是胜是败。

时人都说孙坚“憨”,《山阳公载记》和《后汉书》都曾记载董卓称孙坚为“小憨”,看来他还是“憨”出名了,可项飞认为未必。孙坚其实是大公无私,别的诸侯趁乱发展势力,扩大地盘,他却一心一意除国贼、救社稷,一点不考虑自己的私利。讨董联盟的主要日常工作就是“饮酒高会”,孙坚却甘当急先锋,亲冒矢石,锐意进取,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孙坚被称为“小憨”与雷锋被称为“傻子”一样,不是他们智力有问题,而是其他人太“聪明”了。**也是这样,很多中国人把精力都用到牟私利上了,找法律漏洞,钻制度空子,为了一己私利无所不用其极,要能多些这样的“小憨”就好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