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节
没多久,就发生了“鞭打督邮”的事,这件事《三国演义》的说法和史书的记载严重不同。《三国演义》说,督邮因索贿不成便威逼刘备手下的县吏,欲让他指证刘备有不法行为,刘备几次求见不成,结果激怒了张飞,痛打了督邮。《三国志》的记载很简单,只说督邮“因公事到县”,没说是什么公事,刘备求见不成,于是痛打督邮,然后“弃官亡命”,请注意是刘备打的督邮而不是张飞。《典略》的记载比较详细,刘备当安喜尉没多久,朝廷就下令要对州郡中有军功为长史者“沙汰之”。“沙汰”就是淘汰,就像在淘金时把沙子淘掉,剩下的就是金子。刘备这一次被认为是沙子,要被淘汰,督邮到安喜县来就为这事。刘备事先可能听到消息,知道自己要被“沙汰”,于是在督邮到达后“欲求见”。求见的目的是什么,《典略》没说,以小人之心度之,应该是想要“沟通沟通”。可是谁将被“沙汰”,这事是上面定的,督邮大概没权决定,也没权改变,所以他就“称疾”没见刘备。这一下刘备生气了,“恨之”。于是回到衙门带了几个县吏,重新来到督邮住的馆驿,对守门的人谎称奉“府君密令”来逮捕督邮。然后进到馆驿,在床上把督邮绑起来,一直带到县界。刘备把督邮绑到一棵树上,然后“自解其绶”并把它挂在督邮的脖子上,又对督邮“鞭杖百余下”。这还不解气,“欲杀之”,督邮苦苦哀求,刘备才饶了他。根据这段记载,刘备似乎是因行贿不成才恼羞成怒,鞭打督邮的。那么刘备为什么如此生气呢?要知道,刘备亲冒矢石,九死一生,凭着军功才做到这个县尉,可是前途刚见到一丝光明就被“沙汰”了,他心里当然不平衡。而督邮代表的恰是这个剥夺他前途的势力团伙,所以刘备打的不是督邮而是那个不合理的制度和那些昏庸的统治者。刘备虽然为人沉稳,但那时毕竟年轻,年轻人总是有血性的,头脑一发热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这件事如果发生在十年后,刘备决不会采取这种极端的做法。不过年轻人犯错误,老天都会原谅,没多久老天就又给了他一次机会。
刘备打了督邮,“弃官亡命”。他跑到哪里了呢?史书上没说,但民间传说刘关张兄弟三人跑到太行山上占山为王去了。后来,时任大将军的何进派督尉到丹阳征兵,刘备再次从军。又是凭军功先后被任命为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此时的刘备对官场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升迁较上一次为快。写到这里项飞不禁感叹,《三国志》的记载太简炼了,对刘备这一段的经历一笔带过,让项飞写起来无从下手。
刘备的高唐令当了没几天,就“为贼所破”,他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想起了老同学公孙瓒。公孙瓒发展得很好,现为中郎将,刘备就带着人投奔他去了。同学时结下的友谊往往是最真的,公孙瓒给与了刘备无私的帮助。他立刻表刘备为别部司马,在青州刺史田楷手下当差。此时的公孙瓒与冀州牧袁绍冲突不断,青州与冀州相邻,刘备就担起了拒袁的重任。刘备又一次凭着战功升迁,先是“试守平原令”,后来又做了平原相。
刘备为人的一个长处就是“善下人”,此时更是得到充分发挥。当时正闹饥荒,“人民饥馑”。刘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如果有人来投靠他,“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所以“众多归焉”。平原郡有个叫刘平的百姓一直看不起刘备,现在刘备做了平原相,他更是“耻为之下”,于是就找了个刺客行刺刘备。刺客来的时候,刘备不知道他是来行刺的,以为是投靠自己的,“待之甚厚”。于是刺客被感动了,就把事情全盘托出,然后离开。看来此人不是个合格的刺客,而那个刘平应该不是普通百姓。刘备当时是平原郡的相,相当于常务副市长,哪个普通百姓会找人行刺常务副市长?而且刘平和刘备之间的恩怨应该不是“看不起”那么简单,否则也不会行刺,那么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恩怨呢?《三国志》没说,但是项飞却从《典略》中发现了一丝痕迹,痕迹而已。《典略》记载,刘备第一次从军是被平原郡一个叫“刘子平”的人推荐的。当时的经过是这样的:青州从事带兵征讨黄巾军途经平原时,这个刘子平就向从事推荐了刘备,说他“有武略”。从事大人一看,正好我这缺人呢,走吧,跟我打仗去吧,于是刘备就这样从了军。从这段记载看,刘备从军似乎不是自愿的,颇有点抓壮丁的意思。要知道那时黄巾军势头正旺,官军根本不是对手。由此看来这个刘子平推荐刘备参军好像也没安什么好心。后来刘备在战斗中果然负伤,只是靠装死才逃过一劫。这里的“刘子平”与上文的“刘平”同是平原人,都跟刘备熟悉还有仇,他们会不会是同一个人呢?名字上的一字之差只是笔误而已?这个人先是把刘备送上战场,想让他当炮灰,结果刘备命大没死了,反而转了一圈,回到平原作了郡相,于是他又出此下策,派人行刺。这只是项飞根据《典略》的记载做出的猜测而已,历史是不是这么回事我们不得而知。
公元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徐州牧陶谦派人向田楷求助。请注意,陶谦是向田楷求助而不是向刘备求助,可能此时的陶谦根本就不认识刘备。田楷立刻和刘备去救徐州。这时刘备自己有兵千余人,还有一些幽州乌桓等一些少数民族的骑兵,又拼凑了一些饥民,共有几千人。这里简单介绍一下陶谦。陶谦字恭祖,丹阳人。“少孤”,小的时候“以不羁闻县中”。他十四岁了还扯帛当做旗,骑竹马玩,结果邻居的小孩都跟着他玩。他有一个姓甘的同县时任苍梧太守,有一天遇到了陶谦,觉得好玩就和他聊了几句,聊得很投机,“甚悦”。这一“甚悦”可不要紧,甘太守头脑一热就把女儿许给了陶谦。太守回家跟妻子一说,甘夫人大怒,她说老陶家这个孩子好玩无度,你怎么能把女儿许给他?!陶谦的大名连太守夫人都听说了,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不羁”。甘太守说这孩子相貌出众,以后必有大成。坚持这门婚事。后来陶谦官至徐州刺史,在他的辖区内大破黄巾军,“境内晏然”。当时天下大乱,“四方断绝”,尽管这样,陶谦还经常派人不避险阻给朝廷进贡。在那样的乱世,向陶谦这样尊重朝廷的地方大员还真是不多,于是他被封为徐州牧、安东将军、溧阳候。徐州地方百姓殷盛,粮食丰富,“流民多归之”。可是陶谦的治理却有些问题,一些正直之士被疏远,小人得到信任,徐州也渐渐有些乱了。后来陶谦的部下因贪其钱财而杀了曹操的老爸曹嵩,引发曹操的报复前来征讨。曹操一路打来,攻下一城屠一城,连屠五城,杀“数十万人,鸡犬无余”。陶谦无计退敌,只好向田楷求助。
田楷和刘备的到来好比雪中送炭,让陶谦很是感激,他见刘备兵少,就给他拨了四千丹阳兵。然后刘备做了个决定,“去楷归谦”,离开田楷,归属陶谦。刘备的这个决定看似奇怪,其实也不难理解,说穿了就是政治赌博。刘备给田楷打工是否开心我们不得而知,但他手下只有“兵千余”,而陶谦一下子就给了他四千兵,这些都是丹阳兵,陶谦老家就是丹阳,这些兵应该是他的亲信,谁厚谁薄一眼就能看出来。而且经过接触刘备发现徐州的武将比较弱,自己若能投靠陶谦必然会受重用,虽然有曹操这样的大敌当前,但如果击退曹操自己在徐州就将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刘备这时投靠陶谦绝没人会说他“背主”,只会说他讲义气,这一点是他非常看重的。所以刘备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去楷归谦”,这是他第一次主动地、有意识地选择投靠一个人,以前虽也投靠过别人,但那都是迫不得已、没有选择、不得不如此。当然这次赌博的风险也是很大的,一旦曹操攻破徐州,刘备就可能什么都没了,搞不好连命都要搭上。还好,这时吕布一个劲地骚扰曹操后方,曹操只好放弃陶谦回头打吕布,刘备这一注押对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