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章 银缕巷 (1 / 4)
公元621年,于长安宫城之西设置“文学馆”,招集天下名士,号称“十八学士”,有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陆德明、孔颖达、虞世南等名流。
李世民和他们“引礼度而成典则,畅文辞而咏风雅。”当李世民即位第二个月,便下令在弘文殿聚书20万卷,设立“弘文馆”,即为国家藏书之所,亦为皇帝招纳文学之士之地,集聚了褚亮、姚思廉、蔡允恭、萧德言等英才,
“听朝之际,引入殿内,讲论文义。”“或至夜分而罢。”荟萃人才,开拓文化,功不可没。房、杜同为唐初大臣,他们和魏征一起同为唐太宗的得力助手。
李世民和“弘文馆”的这些文人共商朝政,重视文化。自己也努力创作。
他的宫廷诗,气势浩大;他的山水诗,韵味悠长;他的咏怀诗,慷慨激昂。
他开创的不仅是三百年的唐朝政经大业,还有三百年的唐代灿烂文化。
他的《帝京篇》,描写临朝、读书、阅武、听歌、观舞、游猎、宴饮等帝王生活,平凡中抒发广阔胸怀,细碎中反映唐代风骨。
他的《还陕述怀》,写浴血征战后抚剑的感慨,其中行军、驻营、出击的描写,构思连贯,一气呵成,叙事、写景、议论、抒情。。巧妙地熔为一炉,对仗工整,音韵铿锵,语言凝练,形象生动。
李世民的诗作,气度不凡。推敲辞语,讲究意境,力图畅晓,探求神似。他的诗文妙笔,随处可见。
不妨这样说,当年的“弘文馆”是唐代文化的熔炉,尽管规模不太大,但在这里集聚和造就了一批人才。
李泰时常会去弘文馆,若有那种才华横溢的学子,便破格召自府邸的文学馆帮忙编撰书稿。
馆主接见他,并奉上学子们平日的一些功课。
只觉得近几年学子们的文章都是浮华过多,大肆宣扬盛世繁华,并无突出的个性见解。
回到府邸。。王妃阎婉亲自为他更衣,再命人奉上香茗。
这阎婉是著名画家阎立本之兄阎立德之女,琴棋书画诗词歌赋样样精通,二人可说是伉俪情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