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榆木川前六龙飞 (大结局)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 榆木川前六龙飞 (大结局) (1 / 3)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朱允炆听后黯然神伤,让他把多年以来的复国之念立刻抛却,一时真是难以接受。但目下形势,让他不得不做出抉择。

        他问众弟子道:“若是为师真的去做和尚,你们会不会跟随?”

        张士行、王恕坚定道:“师父,弟子愿生死相随。”

        黄瞻挣扎犹豫道:“师父,事情还未到如此地步。我觉得还是可以与阿鲁泰联手攻取中原的。”

        朱允炆叹了口气道:“因我一人,而至中原百姓生灵涂炭,我不忍心。事已至此,我看是复国无望了。为师决定正式出家,你们愿意跟随那是最好,若是不愿,就请自便。”

        黄瞻无奈,只好与张士行、王恕一道双手合什道:“阿弥陀佛,弟子愿随师父出家为僧。”

        朱允炆欣慰的点了点头道:“诸位都是我的好弟子。空智,你看我们到何处驻锡为好呢?”

        张士行想了想道:“师父,我看开平的华严寺最好,此地为中原和草原的交界之处,两不管地带,原为忠宁王府,现虽荒废,稍加修葺,便可使用。我们就在彼处建寺立庙,以做安身之所。”

        朱允炆道:“如此甚好。我们就在华严寺安身立命,侍奉佛祖,不问世事,再也不要想那复国之事。至于那个燕贼,自有老天会去惩罚他。”

        日月如梭,如白驹过隙,忽忽十年已过。

        永乐**十一月,明朝廷下诏,诏告天下,迁都北京,去行在之名,称京师,正式成为了明帝国的首都,原京师称南京,自此北京作为中国首都一直延续至今。朱棣迁都北京,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走向,是六百年来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事件。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北京城也不是一天建成的。

        靖难之役后的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十三日早朝,朱棣屁股下的椅子还没坐热,刀头的血迹还未凝固,新任礼部尚书李至刚出班奏称:“自昔帝王或起布衣平定天下,或由外藩入承大统,而于肇基之地,皆有升崇。窃见北平布政司,实乃皇上承运龙兴之地,宜尊太祖高皇帝中都之制,立为中都。”

        本来朱棣篡位,朝中文臣多有不服,虽经他大加杀戮,人人畏服,也不过是个敢怒不敢言的恐怖局面,远不是君臣和谐,上下一心的新朝气象,让朱棣这个皇帝做的索然无味。

        如今文臣之首的李尚书跳出来这么一通马屁猛拍,把他篡权夺位的靖难之役和太祖高皇帝的开基肇祖相提并论,正中朱棣下怀,令他心花怒放,立刻下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行在,并迁江南十府富民至此,以充实北平,此事一举两得,既防止这些同情建文帝的百姓在眼皮底下作乱,又能繁荣北平经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