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岂能吹梦到交州6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岂能吹梦到交州6 (1 / 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顶点中文),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见那木牌正反两面刻着黎氏父子二十条大罪,其略云:“黎氏父子,篡国杀主,残害百姓,罪无可赦,罄竹难书。其大罪二十如下,其罪一:两杀其主,以夺其国。其罪二:凡陈氏子孙,杀之殆尽。其罪三:淫刑以逞,视国人为仇寇,横征暴敛,民不聊生。其罪四:世本黎氏,背祖更姓,欺上瞒下。其罪五:既篡主位,乃诈称权署国事,欺瞒朝廷。其罪六:奏请陈氏子孙天平还国,及朝廷送还之时,竟敢劫夺。其罪七:杀国主陈天平。其罪八:侵扰大明云南之宁远州七寨。其罪九:杀土官猛慢,掳其女,征其银。其罪十:威逼近边土官,致其骇散。罪十一:侵广西之禄州地界。其罪十二:其擅据西平州,杀土官。其罪十三:占城国王占巴的赖国新遭丧,兴兵攻其旧州格烈等地。其罪十四:又攻板达郎黑白等州,掠其人民。其罪十五:勒取占城象百余,仍加兵不已。其罪十六:占城既受天朝章服,却伪造金印带服,逼使其受。其罪十七:责占城王唯知尊重中国,而欲其以所以事中国者事之。其罪十八:朝使送占城陪臣还其国,以兵劫之于昆陵巷口。其罪十九:既奉正朔,又僭称国号,伪纪元圣、绍成、开大年号。其罪二十:朝贡不遣陪臣,而以罪人充使。凡安南军民擒之来献者,以其爵爵之。待黎贼父子就擒之后,选求陈氏立之。”

        张士行看罢,暗自叫好,又将这木牌传给朱允炆等人,众人看后,都暗暗点头,这二十大罪堪比二十万大军,条理清晰,观者动容,安南百姓本来不知明朝为何出兵,看了这些木牌后,便知道黎氏父子的罪恶,自然不会给他们卖命,皆翘首以盼王师之至。看来这明军之中确有高人,懂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怪不得黎澄气急败坏,又来找他们的麻烦。

        黄瞻对黎澄笑道:“黎军使,这明军的木牌檄文堪比骆宾王的《讨武曌檄》实在厉害,但与我们无关,我们准备离开安南,另投他处,你们两家去拼个你死我活吧。请黎军使高抬贵手,行个方便。”

        黎澄一挥手,他手下军士举起了火铳,黑洞洞的铳口对准了众人,看样子,只要他们敢动一下,立刻将他们轰为齑粉。

        张士行挺身上前,对黎澄道:“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既然此事是因我而起,我这条命就赔给你们,要杀要剐随你们的便,但你们要放了我的师父和师兄弟们。”

        黎澄冷笑了一声道:“你说的轻巧,你一个人岂能抵的了我大虞国军民的数百万条性命,不过此事早晚要着落在你的身上,你的师父和师兄弟却不能走,要做为人质,还是关押在兴圣寺中。你随我入宫面圣,若能退的了明军,赏你富贵荣华,若是退不了,你们几个一齐陪葬。”

        张士行转头看看朱允炆等人,虽然他们都不讲话,眼中却满是期盼,张士行无奈道:“好,我随你入宫。你们要好生对待我师父和师兄弟们。”

        黎澄点头道:“这就对了,你最好识相些,不要打什么歪主意。”说罢,他命人牵过来一匹马,让张士行上马与他一起入宫,朱允炆等人又被重新押回兴圣寺。

        张士行入得宫来,黎汉苍劈头骂道:“都是你做的好事,害得朕要亡国灭种了。”

        黎季牦一把将他拉住,对张士行道:“空智师父,请坐。”

        张士行大喇喇坐下,对黎季牦道:“太上皇,朱能已死,你们为何不守承诺,还要扣押我等?”

        黎季牦紧盯着他道:“那朱能究竟是病死的,还是死于你手?”

        张士行道:“这有什么分别吗?”

        黎季牦道:“朕虽然偏居安南,但也听闻那大明壬午之变时,许多朝臣逃出京师,流落四方。朕若是没有猜错的话,你和你的师父、师兄弟们便是其中之一,故此你们和那些靖难功臣仇深似海,必欲置对方于死地。朕说的没错吧。”

        张士行想了想,觉得已无隐瞒的必要,坦然道:“太上皇,你不用管我们是什么人,你有什么事,尽管直说,不必拐弯抹角,我若做到了,你放我们走,我若做不到,你尽管杀了我泄愤,不要为难我的师父和师兄弟们。”

        黎季牦一拍大腿道:“好。既然如此,朕就直说了。朕不管你原来是什么人,只要你能助我大虞击退明军,朕封你为王,世袭罔替。若你做不到,朕把你和你的师父、师兄弟们一起杀了。”

        张士行长叹一声道:“八十万明军分两路杀来,势如破竹,实在难以抵挡。凭我一己之力,如何能力挽狂澜。”

        黎季牦道:“朕欲率大虞军民,与明军决一死战。你既然曾在明朝为官,估计也是个武将,定然熟悉内情。只要你能助我军一臂之力,击退明军,朕决不食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