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岂能吹梦到交州3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岂能吹梦到交州3 (3 / 3)
        黎澄狞笑道:“大王,既来之,则安之,卑职恭迎大王前往升龙。”说罢,他一挥手命手下军士将陈平安绑走。

        旁边的杨渤见到这个场面,吓得脸色发白,指着黎澄,哆哆嗦嗦道:“黎军使,你也太大胆了,竟敢劫夺国王,袭击王师,你就不怕国破族灭吗?”

        黎澄嘿嘿冷笑道:“杨郎中,念我们还有些交情,我今日不杀你,我们送你的那些珠宝,你就给自己买棺材吧。”

        说罢,他哈哈大笑而去。

        这时黄中在队后闻听有变,急忙率军赶来,安南兵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陈天平被劫,裴伯耆被杀,黄中深感罪责深重,急忙整军拼命追赶,追出十几里路,来到一处溪涧边,由于大雨,河水暴涨,汹涌澎湃,人马不得徙渡,河上唯一的一座小桥也被安南兵所毁,黎澄在对岸向黄中遥拜道:“安南小国,非敢抗拒王师。实因陈天平乃小人也,非陈氏亲属,而敢肆其巧伪,以惑圣听,今幸而得之,必杀其以谢交人。我王乃大虞之后,顺天应人,奄有此地,愿永为大国藩属。今日之事,实属无奈,我王即上表待罪,听后发落。天师远来,小国贫乏,不足久留,就请回师,恕不远送。”

        说罢,黎澄率军隐没在密林之中。

        黄中急的直跺脚,但是毫无办法,只好回军。

        李琦指着杨渤骂道:“杨贼,你果然收了那黎氏父子的贿赂,以至今日之局,我要上表弹劾你,你等着受国法制裁吧。”说罢,怒气冲冲而去。

        杨渤闻言,无地自容,知道永乐帝不会饶了他,便在林中自缢而死了。

        黄中率兵退回大明境内,即刻上表请罪,将此行经过一五一十奏报给朱棣。

        朱棣收到黄中等人奏表之后,勃然大怒,他自出生之后,还没受过如此愚弄,看来这个黎氏父子并未将他这个大明皇帝放在眼里,难道认为自己是篡逆之帝,不配为安南之主吗,于是朱棣召集群臣,铁青着脸,对群臣道:“黎氏父子,蕞尔小丑,罪恶滔天,朕本欲息事宁人,遣归天平,封其大郡,可谓仁至义尽,而其竟敢潜伏奸谋,肆毒如此,朕推诚容纳,乃为所欺,此而不诛,养兵何用!”

        “靖难”名将成国公朱能带头应命:“逆贼罪大,天地不容,臣请仗天威,一举歼灭之。”7月1日,朱棣在奉享太庙后,返回奉天殿,他思虑再三,终于定下了出兵安南的决心。三天后,朱棣登殿点将,命成国公朱能佩征夷将军印,为总兵官;西平侯沐晟佩征夷副将军印,为左副将军;新城侯张辅为右将军,丰城侯李彬为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统率大军八十万远征安南,兵部尚书刘俊参赞军务,都指挥同知程宽、指挥佥事朱贵为神机将军,都指挥同知毛八丹、朱广、指挥佥事王恕为游击将军,指挥同知鲁麟、都指挥佥事王玉、指挥使高鹏为横海将军,都督佥事吕毅、都指挥使朱英、都指挥使朱英、都指挥同知江浩、都指挥佥事方政为鹰杨将军,都指挥佥事朱英、都指挥同知金铭、都指挥佥事吴旺、都指挥同知刘塔出为骠骑将军。由这份名单可以看出,远征军将领多是随朱棣起兵“靖难”的功臣宿将。

        成国公朱能是“靖难”武臣之首,朱棣藩封燕王时,与张玉共为王府指挥使,自东昌之役中张玉阵亡以来,朱能一直是朱棣的头号股肱之臣,南征北战、所向无敌,更是难得的帅才,“虽位列上公,却从未以富贵骄人”,深得军心,远征军其他将领也都是一时之选。

        大军出发前,朱棣特颁谕旨,说明此次出征“惟黎氏父子及其同恶在必获,其胁从及无辜者必释,罪人既得,即择陈氏子孙之贤者立之,使抚治一方,然后还师,告成宗庙,扬功名于无穷。”

        7月16日,远征军正式出师,朱棣亲往龙江饯行,这一天风和日丽,江面上百舸争流,旌旗蔽空,鼓角齐鸣,明军威武雄壮,军容之盛为开国以来所未有。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10月2日,南征军统帅朱能突然病逝于龙州,37岁的朱能正值年富力强,朱棣倚之甚重,不想此次“出师未捷身先死”,朱棣哀痛无比。朱能“勇决得士心”,他死后,军中一片哀哭。远征军箭在弦上,容不得任何拖延,年仅31岁的右将军张辅临危受命,主动承担起指挥全军的重任,他一面飞章奏报朱棣,一面率军南进,六天后,远征军由凭祥度坡垒关,进入安南境内。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