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
这是刘晓第四次治疗了,经过前面三次的治疗实验,专家们不断改进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每一次的结果都是差强人意的,虽然大家还在坚持但是心里都有疑惑了,因为不知道这次会不会成功?如果这次不成功的话,那下次又应该怎么办?很多问题困扰着克明和专家们,他们也想解决,但是似乎找不到病的根本所在,才会导致每一次的治疗没有效果,不过信心还是要有的,万一成功了呢?马上就要开始第四次治疗了。刘晓被推进了手术室,全麻处理后一样的手术治疗流程,整个过程还是很顺利,而且用的时间也更短了。按道理来说,这一次的效果应该会有的,不过还是要看一周后测验结果才能肯定!院长做完手术后回到了办公室,打开了视频电话要和其他专家们交流讨论一下,关于讨论的议题就是,如果这次还是不成功的话,下一步应该怎么办?是不是要重新选择一种治疗手段?
孩子已经在监护室里躺了四个月了,冰冷的房间里面只有孩子一个人,他的亲人们只能隔着窗户遥遥相望,看着孩子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承受着痛苦,而窗外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却没有一点办法,不禁让人伤感起来。可欣自从知道孩子的事情后,每一天都会过来看孩子,陪孩子一会儿,有的时候是克明陪着来的。有时候坐在窗外对着孩子说话、讲故事,有的时候坐在椅子上静静的陪着孩子,总之,有时间没有时间都要过来陪孩子一次,就是把孩子一个人太孤单了。也是为了挽回自己的过错,因为在可欣的心里,孩子会有今天,都是因为自己不小心造成的,是自己对不起孩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又到了一周后的测验时间。这一次测验真正代表着这个治疗方案会不会有效,接下来要不要改变方案,以及孩子的病目前是否能够治疗,可谓是意义重大。院长给孩子做完测试后,表情很沉重,其他人也就猜到了结果是怎样的,不过还是确认一下最好:“院长,测试结果怎么样?”院长摇摇头:“还是不行,没有一点反应”,大家有点灰心了。都做过四次手术了,还是没有一点儿反应。这种方法真的可行吗?几个人商量着先回办公室和专家们讨论之后再决定吧。几个人来到了办公室,打开了视频电话简单的说明了一下情况,几个专家也很惊讶究竟为什么会没有作用呢?病人的情况也做了详细的分析,也没有什么药理反应,手术过程也很顺利啊。按道理应该不会没有效果的。这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讨论了半天也没有什么进展,商量着再研究一下决定吧,也就只能这样了。
几个人就这样分析讨论,再分析再讨论,但是始终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因为他们都不明白到底哪里有问题,患者的耳聋并不是先天性的,如果按照医学上来说是有治愈的可能性,这也是他们一直没有放弃的原因,但是现在尝试很多办法都没法治愈,他们也不得不怀疑是不是自己的想法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或者压根没有找对病情的所在。也就是说,患者的耳聋并不是直接性的,而可能是由其他并发症所引起的间接性的耳聋,但是在体检报告里面却看不出有任何其他的疾病,或者异常的参数。也就是说孩子不应该有其他的病,但是如果不是有并发症所引起的话,那为啥这四次的手术治疗没有效果呢?几个专家也想不出来什么原因。现在也就只能寄托于下一次手术能够有一些改变,或者等待时间的变化而让一些之前没有掌握的东西浮现出来,或许那个时候就可以找到治疗的方法了。
后面的时间里也按照每个周期做一次手术坚持着,就希望可以找到方法,找到突破点。一切都是在尝试着慢慢摸索着。但是结果一直都不理想,就是那一种手术理论上很成功,但是测验结果就是不理想,专家们也分析不出来到底是什么原因,中间也想过换一些治疗手段比如说人工植入耳蜗的方法,虽然不能够治愈,但是也可以在现在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不过被克明和可欣两个人拒绝了。他们想要的是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而不是一个需要带着助听器的孩子,因为这样对孩子不公平。虽然说现在还没有有效的办法可以治疗这种病,但是夫妻两个人一致认为只要不放弃坚持寻找的话,总有一天是可以治愈的,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但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健康再辛苦再努力也是理所当然的。自从孩子生下来以后,两个人也很久没有在工作上用心了,要么经常请假要么直接长时间的休假,当然不是因为他们不喜欢工作,而是他们要尽全力的去寻找治疗办法,不过,因为双方父母都是这个行业的泰斗,所以两个人在剧团的地位还是相当牢固的,之前一直没有说手术费用的事情是因为两个家庭绝对不是缺钱的那一种,谈不上大富大贵也不能是一贫如洗。
每一次手术费用都在两三万左右,12个周期也就是说要花大概30多万,当然这期间还有其他的治疗方法,所以花费金钱绝对不止40万了。如果是一个普通家庭的话,可能这一笔钱是很昂贵的,但是对于克明他们的家庭来说还是可以承担得了的。人生就是这样,在很多时候我们选择不了自己的命运,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够向命运低头。但是如果你有去挑战命运的机会的话,请你一定要抓住,因为生活是不会可怜任何人的。在这一年里,一直也没有找到一个好的治疗办法。孩子在第六个月的时候从监护室转到了普通病房,因为孩子的抵抗力等有了明显的提高也就不需要在监护室待着了,虽然在普通病房不过好在这是一间单人病房,治疗和照顾孩子的话也会相对方便一些。每次做完手术后都会进行讨论,要如何改进,如何尝试,虽然每一次的计划理论上是完美无瑕的,但是结果却总是差强人意。好几次大家已经没有信心了,但是克明和可欣两人仍然坚持着要治疗,他们坚信着一定会好的。
每一次两个人在病房里看见孩子的时候都会有一种莫名的伤感,看着自己的孩子就在身边但是听不见自己说的话,对这个世界认识是残缺不全的,可欣在病房前陪着孩子的时候都会觉得如果自己可以代替孩子受罪该有多好,如果当初不是自己不小心的话,孩子也不会这样,想着想着就不自觉的哭了起来。克明在一旁安慰她说:“这不能怪你的,而且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孩子也不想看到你这么伤心的替他难过。”但是可欣在这种时候咋可能听他的话呢,在可欣的心里,只要孩子一天不好起来就要责怪自己。都说女性是柔弱的,但是当女性成为母亲的时候就是刚强的,可欣内心的强大是无法想象的,试问任何一个人在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有多少人可以坚持给孩子寻找治疗的方法?有多少人可以日以继夜的陪伴着孩子?又有多少人可以满怀希望,心向光明?有但是不多,而可欣就是这样的人。
一次又一次的手术,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痛苦,父母也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但是没有人可以改变这个事实。大家都期盼着有一天一切可以变好。第九次手术之前,双方的父母都劝两口子不要再坚持了,这种病目前还没有治好的不要再浪费时间了我相信孩子以后也不会怪你们的。但是两个人并没有听爸妈的话,他们始终坚信着会好的,就连做手术的院长也觉得没有希望了,不过看克明他们两个人还是这么坚持,自然也不好多说什么,中华传统的美德就是要懂得给予。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希望,都很有可能是一次改变孩子生活的契机。手术依然在按计划实施,当然整个过程还是很顺利,不过到了测试的时候就不行了,整个结果没有一点点的希望给我们,给父母,给孩子!
你说他们傻吧,他们并不傻,说他们不傻吧,但是又明知道结果却还要尝试。这就是愚公精神吧,只要认定的事情相信只要努力了,一定可以解决,只是解决时间长短有差异而已。两个人平时也会去其他医院看一下,也去了很多乡村诊所,就是希望可以找到一个解决的办法,只要有目标他们就会去尝试,但是现实却很残酷,每一次都给他们沉重的打击。试了很多办法和偏方,病情却始终没有改变。看着孩子年龄逐渐的大了起来,负罪感和心酸又多加了几分,如果一直好不了的话,孩子长大后会咋样?会不会自卑?会不会恨我们?不论如何,我们都不能够放弃,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都要去尝试,我们不能够拒绝孩子康复的权利和机会!
后面的故事还很久很久,孩子会不会康复?还是一个迷!不过大家都相信,志越坚,事易成!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