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章 东京风雪 (2 / 2)
就是听信了韩琦的说辞,宋军还是有战而胜之的能力的。所以犹豫不决的赵祯遂下了与西贼一战的决心。选派夏竦为陕西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韩琦主持泾源路,范仲淹主持鄜延路,共同负责对夏作战事务。
在对夏战略上,韩琦、范仲淹二人的意见不同。韩琦主张集中兵力,寻找西夏主力决战;而范仲淹则主张先巩固自己的防线,进取绥、宥,然后占领茶山、横山,只要能控制这一战略地带,就能阻止西夏的侵扰,并展开反击。
现下看来,还是范仲淹的策略更合适。翻看着战报,从战事的字里行间揣摩着李元昊的用兵谋略。先是分别给韩琦和范仲淹写了封信,说是要和谈。韩琦不信,认为是李元昊的计谋“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命诸将戒备,贼果然来犯。
而范仲淹信了。他本是主守派,既然李元昊愿意讲和,那就和吧,等时机成熟再出兵。于是范仲淹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答赵元昊书》,引经据典,分析局势,劝李元昊放弃称帝,双方和谈。范仲淹不知道,就在他写回信的时候,李元昊出兵泾源路,攻击渭州。
在韩琦的策略中,泾源路和鄜延路应该同时出兵,两路并进。一则兵力充足,二则相互配合。韩琦深知李元昊兵力强盛,所以派遣任福出兵时,嘱咐任福绕道行军至羊牧隆城,避免短兵相接。而是寻机突袭,若没有机会,则断其后路并据守。同时,派遣陕西经略安抚判官尹洙前往鄜延路面见范仲淹请求出兵,但是被拒绝了。
范仲淹拒绝出兵,起码造成了两个后果。其一,造成韩琦军力不足,孤立无援,面对西夏兵马处于明显的劣势;其二,没有鄜延路兵马牵制,李元昊可以集中兵力对付韩琦,没有后顾之忧。若是范仲淹及时出兵,李元昊主力必定首尾不能相顾,那时鹿死谁手就很难说了。
李元昊让诱敌之兵分两路南逃,将任福所率宋军分别引入笼洛川和好水川,各个击破。一面以五万兵马围住进入笼洛川谷的宋军朱观部;一面派兵依山修筑工事,阻击来自西面泾州都监王珪部四千五百名步兵,以及东面瓦亭寨赵津部两千骑兵援军。对朱观部围而不打,对王珪、赵津部采取坚守不出的战术。
李元昊本人则亲率五万兵马直扑好水川,对宋军主帅任福部进行合围。当任福继续西进突围时,兵丁打开了夏军留在路上的泥盒子,数百只鸽子冲天而起。李元昊率精锐骑兵冲入战场,宋军猝不及防,阵列未成,苦战半日,数次突围而不得出,损失惨重。任福身中数十箭,血流如注,无法战斗,自杀殉国。
由于王珪、赵津部的救援,朱观部和武英部突围而出。四将合兵一处,没有逃亡,而是率军向夏兵扑去。但李元昊解决了任福主力,率兵反头杀了回来,宋军大败。武英、王珪、赵津、耿傅皆战死,只有朱观千余人生还。此战几乎全军覆没,几十名将校战死,无一投降。
赵祯放下了手中的战报,只觉得心里堵得慌,一口气憋在心口只想对着桌子猛挥一拳。他的眼睛有些湿润,长长的吸了一口气镇定下来。说道,“好水川之败,诸将力战以死。趋利以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禀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宜当厚恤。”
赵祯恢复了冷静,正要与宰执们商议后续人事安排,一名內侍匆匆而来,站在门口探头往里看,想进不敢进,一时转圈跺脚,急不可耐。一咬牙,冲进了崇政殿。
“何事?”赵祯一恼,又耐下了性子问道。
“官家,二皇子薨逝了。”
“什么?”赵祯有些诧异,一时没有回过神儿来。但下一瞬他就惊跳了起来,双眼一黑,软软的倒了下去。他听不见周围惊叫,感觉不到有多少双手扶住了他,只留下一个念头在心里逡巡不去。“我的儿子没了。”深深的疲倦侵袭了全身。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