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 不可遗忘的历史 (1 / 2)
在奉天城外的一个小村庄周家庄,在今天早上收到了日本关东军的通知,他们的铁路要从这片村庄通过,周围的土地包括这个村庄,都被征收了,所有人在两天之内要搬离这里,否则他们将采取武力驱离。
一时之间,村里立马就炸了锅,这是要把人往死路上逼啊,大家打小就在村子里生活着,冷不丁的就让他们搬走,这谁受得了。
所有人抱着一丝希望,都涌到了村长家里,请村长给大家出个主意。
周家庄的村长叫周维清,今年已经八十三了,周维清家里祖辈几代都是周家村的地主,因为周家从来不仗势欺人,村子里谁家有个困难,也都仗义出手,所以周家几乎一直都是周家村的当家人,在周家村周维清可谓是德高望重。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在传到周维清的时候,周家竟然人丁凋零,只有周维清这一个独子,周维清也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一直不娶,导致现在整个周家除了几个外家亲戚,就只有周维清一个人了。
周维清拄着拐杖在保安队长周三元的搀扶下,从屋里走了出来,他示意大家都不要慌,他让周三元招呼大家都到村口去,他一会过去给大家开个会,大家商量之后在做决定,村民们这才散了,相互通知大家到村口去。
很快村口处全村老少差不多都来了,有坐着的,有站着的,叽叽喳喳的讨论着今天收到的这个消息,同时也都在眺望着村口的那一条路,不少人心里都暗暗说道:老村长招呼大家来村口,大家都来齐了,他怎么还没来呢。
在大家望眼欲穿的眼神中,周三元搀扶着周维清终于来了,在周维清他们后面还跟着八个保安队的队员,他们每两个人抬着一口大箱子,总共四口大箱子,箱子里装的东西似乎很重,这几位保安队员抬的是满头大汗,步履蹒跚的,终于到了村口处,保安队员们将箱子放了下来,站在一旁不住的喘气。
一旁的村民搬来一张椅子请周维清坐了下来,周三元站在周维清的后面。
周维清来了以后,大家都静了下来,听周维清发言,周维清坐了椅子上,拐杖在地上用力的杵了一下,说道:“乡亲们,今天将大家召集到这里,为了什么事,大家应该是都清楚了吧。”别看周维清年龄大了,但他的身子骨还是很硬朗的,说话也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所有人都不出声,等待周维清接着说话,周维清顿了顿,十分激动的接着说道:“当年这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城,我们北边的这长毛鬼子就趁着我们中原大地纷乱的时候,趁机出动了十七万大军,打走了当时驻守东北的盛京将军,接着就占据了我们整个东北地区,从此以后啊我们东北就再也没安生过。
过了几年,也就是在一九零四年的时候啊,这矮鬼子在英国鬼子的支持下,说是为了帮助我们打跑长毛鬼子,于是和长毛鬼子之间在我们东北又爆发了战争,最后以矮鬼子的胜利告终,朝廷为了感谢矮鬼子,就给了矮鬼子一些好处,矮鬼子也因此取得了我们东北南满地区的种种特殊权益,照我说啊,朝廷这是赶走了老虎又召来了一匹狼啊。
果不其然,后来这该死的矮鬼子就以维护什么满洲利益为口号,开始对我们东北三省进行肆无忌惮的侵略,而很显然,军队是他们侵略的最好利器,根据朝廷和他们签署的条约,矮鬼子可以在他们建造的铁路沿线拥有驻军的权利。
这种条约下,简直就是让矮鬼子变相的用铁路线在我们东北圈地,矮鬼子还理直气壮的称其合法,简直就是强盗逻辑。”周维清一边说,一边用力的用拐杖杵着地,发泄自己的不满,周三元在一旁用手轻轻的捶这周维清的后背,让周维清别太生气了。
周维清咳嗽了两声,示意周三元停了下来,又说道:“如今啊,朝廷被推翻了,这新上台的国民政府,也是狗屁,面对矮鬼子也是屁都不敢放,要不是我老头子年龄大了,不然咱非得闹他个天翻地覆不可。”周维清越说越激动,咳嗽声也不间断的响了起来。
咳嗽了一会,周维清缓过气来,叹了口气,摆摆手,接着又说道:“唉,政府不出头,我们普通老百姓又能怎么样呢,如今咱们也就没办法了,多的也不说了,大家在别的地方有亲戚的话就投亲戚,没亲戚的就出关去,自己寻活路。”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因为他们根本不可能和关东军去抗衡,只能认命。
众人还想着由老村长出面,看看能不能找关东军商量商量,容情一下,让铁路从村子旁边绕过去,大家也就不用搬家逃命了,但现在听老村长讲了这么多,也是不得要领,所有人都低下了头,默默不语。
周维清因为太激动了,讲话声音太大,说的也很多,气愤难平之下,身体有些不适,不停地咳嗽,便示意接下来让周三元代替他讲话。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