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泥鳅一样从支架顶梁上滑了下来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像泥鳅一样从支架顶梁上滑了下来 (2 / 3)
        143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太差,片帮、冒顶事故频频发生,有一天夜班,工作面出现了大面积片帮,同时出现多处冒顶,老班长徐宝余(南通地区人)急得连连说:“奶奶的,块块片帮,块块冒顶!”意思是到处片帮、到处冒顶。

        有徐州籍工人听不懂意思,就问徐班长:“老徐,你什么意思,快快片帮、快快冒顶,你还嫌片帮、冒顶慢啊?”搞得大家哄堂大笑,而且成了好多年的笑话。

        当工作面出现多处同时冒顶时,就要分兵处理。所以,每一处冒顶地点都只能有两三个人处理。尤其是整修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检修任务。只有发生大型冒顶事故,工作面运输机被压住开不动了,才会集中全班人力处理。这样的事故需要处理的时间很长,有时一个班才能处理完,有时一天都处理不完。

        还是夜班,还是在临近下班时,在工作面的中下部发生了大型冒顶事故。夜班的人已经工作一夜了,又困又饿又疲劳,只好又把事故交给早班处理。

        早班开完工前会,班长安排除了拿工具的人员外,每个人都要搬运一根木料,送到冒顶的地点。我搬运了一根2米长的圆木,送到了冒顶的地点后,一看冒顶的情况,惊呆了。冒顶的范围有9个液压支架,从支架前探梁的前端到煤壁的最大宽度约5米、高度3至4米,支架顶梁上的碎矸石也从前端滚下来,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支架顶梁的下方至煤壁堆满了矸石,人员从立柱里侧通过都困难。采煤机还有半个身子被矸石埋在下面。老实说,我当时看到这样的情况,真的没有想出处理的办法。

        只见班长娄学富蹲在矸石堆上仔细观察,一手托住下巴,嘴里不停地叽咕:“我日,这怎么办?”过了好大一会,他终于想出了办法。他首先安排人员到材料道去找5根轨道运过来,要1根7米长、2根5米长、2根3米长的。其他人继续运料,包括木料、木条棍、巴片、柳条把子。

        娄班长是铜山县人,年龄四十岁左右,身高1.75米,身体壮实。他虽然五大三粗,却头脑灵活,动作麻利。当5根轨道运来后,只见他毫不犹豫地跃到冒顶的最宽处,站在矸石堆上,接到人传过来的一根7米长的轨道,将轨道的一端拽到煤壁,吆喝另两名工人和他一起,将轨道的另一端抬起来,放置在液压支架的前探梁上。又如如法炮制,将另4根轨道安放好。几名骨干工人都进入冒顶区域内,在无任何支护的情况下,迅速用木料横放在轨道上面,又用柳条把子、木条棍、大巴片等材料,盖在木料的上面。一时间,无论往上传料的人,还是盖顶的人,都是屏住呼吸,紧张有序地工作。听到的只是“快”、“快”的催促声。谁的动作稍微慢一点,就得挨骂。挨骂的人决不会有意见,再累也得咬牙挺住干,一气干完为止。因为谁都知道,此时太危险,人命关天。

        一阵高度紧张地大干之后,简单地满完顶,人员都迅速撤出来了,大家方才松了一口气。每个人的衣服都已湿透了,脸上的汗珠还是不停地往下滴。

        运来的料都已用完了,然而,却无法接到顶板,因为材料道的备用料都用完了。只有等再片帮、再冒顶时,矸石压在上面,扶棚时,棚柱及挪移支架时,才能升上劲(这个方法,在我以后的工作中用了好多次)。

        稍加休息,班长安排将运输机上的矸石挖出来,这是一个漫长而费力的过程。因为冒顶区域的液压支架内已堆满矸石,运输机上的矸石只能向冒顶区域的两边捣腾,工作量增加了许多。大块矸石要用大锤砸碎,工人清挖矸石时,铲子很难插进碎石内,比起清挖碎炭要费力得多,清挖出来的矸石,在运输机开动后,大部分都还要清挖到运输机内运走

        因为5根轨道是浮放在冒落的矸石堆上,所以在清理矸石的同时,要有专人在煤壁一侧挖腿窝,打上单体支柱,将轨道支撑起来,人员才能在轨道的下方清理矸石。

        到下班时间了,运输机上的矸石也没有清理完,运输机当然也不能开得动。后续的处理工作又交到了中班。中班将运输机上的矸石清理得差不多时,试开运输机,又因大块矸石卡在采煤机的大底下,造成运输机断链条事故。夜班又接着处理了一个班。最后,还是我们早班把这个冒顶事故彻底处理好。

        这一起冒顶事故,使四个班没有生产,好在没有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只出了几个破皮伤。

        还有一次处理冒顶事故,让我刻骨铭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