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李郭之乱(二)(说明章节) (2 / 3)
陈志《董卓传》裴注引《献帝起居注》:(皇甫)郦出,诣省门,白(李)傕不肯从诏,辞语不顺。侍中胡邈为傕所幸,呼传诏者令饰其辞。
又谓郦曰:“李将军于卿不薄,又皇甫公为太尉,李将军力也。”
郦答曰:“胡敬才,卿为国家常伯,辅弼之臣也,语言如此,宁可用邪?”
邈曰:“念卿失李将军意,恐不易耳!我与卿何事者?”
郦言:“我累世受恩,身又常在帏幄,君辱臣死,当坐国家,为李傕所杀,则天命也。”天子闻酈答语切,恐傕闻之,便敕遣郦。
范书《董卓传》:因(李傕)令虎贲王昌追杀之。昌伪不及,(皇甫)郦得以免。
闰五月十二日,刘协派左中郎将李固(魏志作“李固”,范书作“李国”)加封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上。这肯定不是刘协真心实意的事,但是李傕非常高兴,认为这是鬼神之力,于是厚赏随从的道士和女巫。
范书《董卓传》李贤注引《献帝起居注》:天子使左中郎将李国持节拜(李)傕为大司马,在三公之右。傕自以为得鬼神之助,乃厚赐诸巫。
...
冀州。
邺城。
就在长安李郭对立之时,一道圣旨到达了冀州。
即拜袁绍为右将军,使持节冀州牧。
朝廷在右将军樊稠死后,将右将军的位置让给了袁绍,这也意味着李傕等西凉军阀所控制的长安朝廷,对着关东二袁纷争之中的袁绍做出了善意的表态。
借以拉拢袁绍,笼络袁绍一方的关东军阀集团。
即原冀州牧壶寿死后,朝廷真正意义上的承认袁绍对冀州的完全控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