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荥阳之战 (1 / 6)
洛阳。
相国府。
犯人:司马朗。
主审官:董卓。
司马朗的父亲司马防官居治书御史,照理应当随皇帝同往长安。由于全国到处都不太平,就让司马朗带着家眷先回乡。于是有人报告说司马朗要逃跑,抓住他来见董卓。
董卓高居上座,也没有生气,很是平淡的对他说:“你与我死去的儿子同岁,可是你却大大地辜负了我。”(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司马朗奉承道:“明公您凭着崇高的德行,在灾荒兵乱交加的年月,能够为国家清除大批的乱臣贼子,推举大量的贤士,这真可以说是处心积虑,使国家得到大治。
您的威望品德因此更加崇高,功勋业绩也因而更加卓著。但是现在兵燹(xiǎn)一天比一天严重,各州郡人心惶惶,城郊境内的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抛弃了居室产业,四处流亡藏匿。
尽管四边的城门都设置了关卡,用重刑杀戮来惩罚逃亡的人,仍然禁止不住这股逃难的势头。这就是我所以忧郁不舒的原因。
希望明公您能洞察借鉴过去的历史,稍稍考虑一下。那么您的光辉业绩就将与日月同辉,连伊尹、周公也难和您比肩。”
(明公以高世之德,遭阳九之会,清除群秽,广举贤士,此诚虚心垂虑,将兴至治也。威德以隆,功业以著,而兵难日起,州郡鼎沸,郊境之内,民不安业,捐弃居产,流亡藏窜,虽四关设禁,重加刑戮,犹不绝息,此朗之所以于邑也。愿明公监观往事,少加三思,即荣名并于日月,伊、周不足侔也。)
董卓点了点头说:“我也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话很有意义。”于是挥挥手放了司马朗。(本来就没准备拿他怎么样。)
司马朗断定董卓必然灭亡,担心被他留下来,就用家中财物贿赂他手下管事的官吏,请求放自己还乡。
司马朗到了家乡,对乡亲父老说:“董卓大逆不道,普天下的人都把他看作仇敌,这正是忠臣义士奋发有为的时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