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拉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拉拢
        “只不过什么?张卿有话尽管说就是,现在这里也没有其他人在。你尽管畅所欲言就是。”赵祯立刻就追问起来。

        “只不过大宋的监管机制虽然很强,但是官员的专业能力就是差了不少,我并不是说那些御史言官自身的品德不行,而是他们只能捕风捉影,或是只能发现有人不法,却很少去真正发掘证据,探明事情经过。像现在那些官吏贪腐,几乎就没有什么难度,没人会来查账或是来的人根本就看不懂账,他们的贪腐根本就是肆无忌惮了。”张玉兴仔细甄选着自己的话语,又要把事情说明白,又不能太得罪人。

        “又比如这次御史弹劾臣这件事,他们只是发现了臣有不法的可能,就算是结案了,直接开始当堂弹劾,却少了最重要的探查事情真相的过程,甚至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个想法,直接就在朝会时拿出来慷慨陈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因此背负任何责任,至于这件事是不是真的,中间是不是有什么曲折,会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全都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只是为了博一个直言敢言的名声罢了。”

        “真正的监管制度是要发现不法行为和官员,不是像他们这样随随便便了事,必须具有专业的能力,就算是自己不适合探查,也应该与一些有能力的机构合作来探明真相。再比如刚才说的监察贪腐,这些监察人员自己都很难看懂那些专业人员做出来的假账,只靠人云亦云,或是捕风捉影来反贪腐,效率低下啊。如果他们有查账的能力,或是有查账的专业人手,时不时就给那些官员来一次随机检查,怕是也能减少很多贪腐吧。”张玉兴语重心长的说道。

        听了张玉兴的这一番言论,赵祯也是深有感触。现在的那些台谏言官,除了一些综合能力很强的个别之外,其他人很多时候就像是碰瓷一样,只是为了扳倒其他官员为自己搏得名声,完全不在乎实事真伪,只要有了直言敢言的名气,就可以成为自己今后晋升的资本。实际情况却是那些真正需要监管的地方,反而是没有人有能力去监管了。

        赵祯只好再次问张玉兴:“那张卿对此有没有什么办法改变?”

        “能不能改不好说,因为这需要言官先改变自身的这种观念,可是现在的大多数言官就不认为自己有错,所以他们估计也不愿意从自身先找问题。嗯……官家不如先试着从这次的查账方面入手,让这些监察人员去查三司的账册,臣估计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因为他们不是那些积年老吏的对手,倒是可能会让那些贪官污吏因为躲过一劫而放松下来麻痹大意。然后官家可以从这些言官中找一两个相对其他人来说,即有能力人品也没问题的人出来,到时候我可以先借给他一两个查账方面的人手,说不定可以一举建功。同时官家也在这些人中树立学习监察人员专业技能的思想,通过奖惩晋升等手段,让大家主动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好!朕就按你的主意办。”赵祯没有其他的好办法,只能是先按着张玉兴的建议试上一试。随后他犹豫了一下又问道:“张卿,你准备如何对会奇珍阁?朕虽然有心帮你,只是……”

        张玉兴看赵祯那为难的表情,就猜到他想要说什么。古代的皇帝虽然名义上是权力的巅峰,其实也受到了很多限制,随着千年以来封建王朝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体系,保证皇帝和群臣之间的权力平衡,让皇帝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心意,想怎么胡闹就怎么胡闹。有人会说历史上不是那么多的昏君存在吗?其实仔细看昏君存在的时期,必是朝中出现了奸臣当道,为了自己的利益,让这套体系成了摆设。看看宋朝历史,多少大臣在认为皇帝有错时,梗着脖子和皇帝对着干的?并且成功驳回皇帝想法的例子有多少就知道了。

        张玉兴也知道赵祯受到的限制很多,根本不可能撸起袖子直接下场帮自己,只能是安慰他道:“官家暂且放心吧,现在我们两方还只是通过商业手段在竞争,在这方面臣还是有些自信的,应该不会输给他们。如果他们想要通过其他手段,到时候臣再找官家想办法。”

        赵祯听完明显是松了口气,知道张玉兴是看出来了自己的顾虑,想了想问道:“对了,张卿刚才说是要有新的生意做了?不会是和肥皂生意一样赚钱吧?”

        “能和肥皂生意相比的生意只怕是没有几样吧,这次臣拿出来的只是一些小生意,倒是对百姓生活可能有些改善,当然也能赚到些钱,不过官家也知道臣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打理生意,所以这次臣为了方便,会组建一个商会来打理这些生意,除了之前的肥皂和香皂生意之外,其他生意全都会挂在这个商会的下面。当然臣也给官家留下了一部分股份,只是不可能像肥皂和香皂那样再五五分账了,因为这一次,商会可能会引入其他的势力来共同发展。”

        赵祯听了有些不好意思,肥皂和香皂是张玉兴白手起家时的第一笔生意,自己虽然在最开始时给张玉兴提供了资金、场地和人手,张玉兴就分给了他一半的利润,关键是这些利润实在是有些太大了些,赵祯拿的已经有些不太好意思了。现在张玉兴又想要在新的生意上面也给他留下股份,这就让他没办法伸的出手了。“这不太合适吧?这一次朕对你的生意并没有半点帮助,再要你的股份朕觉得有些过了。”

        “没关系,臣知道官家拿了这些钱,也只会用在百姓身上,从这方面来说和臣的想法其实不谋而合。臣做生意赚钱,也是希望能用来改善百姓生活,或是在百姓危难之时能伸手帮一把。把钱给了官家,才能更方便的用在百姓身上,在臣手里,反而要稍显尴尬了。”

        赵祯一听张玉兴的话说的也有一点点道理,张玉兴想要帮助百姓,除了弄出来些实业之外,给附近百姓一个打工挣钱的地方外,只能是做一些常见的善事,比如在附近修修路,建些学堂之类,其他方面就不太方便出手了。

        如果哪个地方百姓受了灾,张玉兴要想贡献自己的力量,根本没办法亲自出手帮助,最好的方法就是捐些财物给官府,由官府出面来救助灾民,否则好事做的太多了,怕是还有言官会说你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反倒是由赵祯出面来收买人心,就没有人会说什么了。

        “唉!这样一来,卿就算是做了如此大的好事,却也不会有什么人能了解你的苦心,牺牲实在是有些大啊!如果大宋能多几个像你这样的人,朕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对了,你打算让其他人加入你的商会,可有什么人选?”赵祯感慨了一下后又问道。

        “些许虚名,臣还不放在心上,只要大宋能成为绝世强国屹立不倒,臣就心满意足了,也算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强大的盛世环境。至于商会的合作伙伴嘛,臣的打算是由臣和官家平分五成的股份,以保证商会始终握在我们手里。到现在除了官家之外,还没有确定其他的人选,之前倒是和李璋说了一次,想让他们李家也加入进来,只是李家显然非常谨慎,担心官家对他们的看法,所以到现在臣也没有收到回信。臣的想法是主要找一些将门来合作,不知道官家的意见如何?当然如果有官家希望的人选,臣也会优先考虑。”

        张玉兴说主要找将门之人合作,也是经过一番思量的,赵祯一听就明白了。因为商会之中已经有了赵祯的加入,其他再加入进来的人,无形中就会和赵祯的利益捆绑到一起。从这个方面来说,让将门的人参与进来这个商会,只要以后商会的利益足够大,就能把他们团结在赵祯身边,这是和老赵家一贯的拉拢军队的思想相吻合。

        将门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在军中的势力盘根错节,虽然在朝堂之上就是一群木偶一样的存在,根本不会参与朝政的讨论,但是在军中却是有非常大的话语权。

        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军队起家,被军中的兄弟们推上了皇帝的位置,所以才有了之后的“杯酒释兵权”,终宋一朝,皇室对待军队的态度都是即防备又极力拉拢,历代皇帝身边都有不少将门之女被纳入宫中,成为皇后的也不在少数,这些都是为了拉拢将门,更别提高官厚禄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