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 御前诏对
张玉兴终于有了自己的骨肉,虽然现在还没有出生,赵祯还是放下了自己心中一直悬着的石头,这一刻对张玉兴是彻底的放心了。
赵祯恭喜完张玉兴后又接着问道:“刚才你说的火药经过改良真的有那么历害吗?竟然可以让军队纵横天下没有对手?”
“单只有火药威力虽然很大,但是想要纵横天下没有对手是不行的,还需要把应用火药的武器一步一步改良之后,才可以做到无敌与天下。臣之前不是已经说过了吗?那些国家只所以以后会做到那一步,就是因为他们的统治者非常重视这些发明创造和人才,我们后世有一些俗语就是这样说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还有一句意思就是:‘钱不是最重要的,人才才是最重要的’。有了人才,后世的科技和武器发展极快,在面对敌人时就像是全副武装的成年人打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一样轻松。”
张玉兴想了想又补充道:“当然臣也知道想要整个所有人一下子就改变这种观念实在太难,臣打算就从我负责的部分开始,慢慢改善大家对这些宝贵的人才和发明的看法。”
“好吧,张卿既然这么说,朕自然是会支持你的,放手去做吧。另外既然新火药这么重要,必须找一个安全隐秘的地方才行,张卿和吕相公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张玉兴起身答道:“回禀官家,臣在海州制造白云石砖时曾经为了保密特意把制作场地搬到了一座海岛上面,岛上只有一个码头对外联系,还有众多的军士巡逻,再加上工坊里面的保密措施,把制作过程分成若干个工序,每名工匠只做其中的一道工序,不知道其他人的内容,平时不得互相打听。有了这些保密措施配方就很难流传出来了。”
张玉兴想了想又补充道:“另外火药属于危险品,易燃易爆,不能靠近明火,成品存放在仓库要相对独立。还有就是水泥的生产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所以火药和水泥两种东西都不适合放在城里制作。现在我们地处内陆,也不一定非要寻找小岛,也可以像这样找一座无人的山峰,最好是人烟稀少与世隔绝的地方,上下山的道路最好只有一两条路,周围再加上军士巡逻,内部再严加看管,每一批出来的火药都要有明确的产量、使用人、用途、用量记录在案,只需要几年时间内没有流传出去让外敌得到就行,先让大宋确立了优势地位之后就好办了。”
吕夷简想了想问道:“火药我们多少还知道了一点,这水泥又是怎么回事?能有什么作用显得这么重要?”
张玉兴说道:“所谓的水泥是把石灰石、粘土、石膏、铁矿石、炉渣和煤等原料破碎后高温煅烧而成,不同的配方需要掺入不同的原料,制成的成品的性能也有所不同,最后的成品为粉末状,加入水搅拌后会变成糊糊状,方便砌成各种形状,随后又会慢慢的凝固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物体,成形后的水泥非常坚硬,并且不怕水火。现在的道路除了极少数昂贵的青石板路和石头路之外,绝大多数是土路,尤其是城外的道路,平时也并不是完全的平整,一遇到下雨就会变的更加泥泞湿滑,行人车辆行走非常困难。”
“使用水泥修成的道路表面非常平整坚硬不惧重压,一般的货车通过连辙印都不会留下,下雨也不会变得泥泞,因此水泥是最适合修路或是盖房筑城的原料。只是烧制水泥时会产生大量粉尘飘浮在空中,人如果经常吸入肺部会形成尘肺病,因此会对周围产生污染,需要远离人口聚集地,工坊的操作工匠也需要用口罩掩住口鼻,做好防护工作,经常安排体检,如有尘肺迹像立刻就医,最好不要长年在此工作,做几年就要换批其他工匠,可以说就是用身体健康换来的水泥生产,因此薪俸也需要大大优于其他工匠。”
吕夷简消化了一下张玉兴说的内容,等到明白水泥的功能后起身兴奋说道:“世上竟然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官家,如果水泥确如张玉兴所说,当是需要大量生产才是,有了此物,修桥铺路,筑城立堡,我大宋将从此立于不败之地。不行!水泥如此重要,绝对不得落入敌人的手里,为了保密还是如张县男所说,水泥的制作工坊还是建在一处小岛上为好,有码头可以方便运输。嗯……新的火药也很重要,两样工坊最好不要放在一起,火药的运输量不大倒是可以找一处不是太高大险峻的山上建立。总之一定要安排好保密事项,只是张玉兴刚才已经安排你负责了炼钢的一切事宜,这火药和水泥该由谁来负责主持和监管呢?”
张玉兴说道:“这两种东西都只是按照配方制作就行,当然最初需要要多试验几次,先做出来一些成品拿来大家一起看看效果,如果没有问题就可以开始批量制作就行了,主持和监管人员嘛,还是由内侍省任命信任的内侍为作坊使来监管吧。”
北宋时的内侍不像其他时期的宦官那样不得随意出宫,不仅可以出外带兵,像武臣一样授武官,而且因为宋朝有很多商品都是官卖制,就有很多内侍在各地监管椎货务,还有监管作坊的,比如京城汴梁的南北作坊使及副使。火药和水泥的制作工坊既然这么重要,专门派自己信任的内侍前去监管显然更让赵祯放心,所以赵祯很痛快的就答应了。
既然西夏过不了几年就要来进攻了,接下来赵祯就又问了一下新军队和军校的建设进度,吕夷简简单汇报了一下,军事学院就快要建设完工了,位置在汴梁城外卫州门以北不远的地方,倒是离城北的皇家园林含芳园很近,到时候请一些将门中有经验的老将军前去教授行军打仗,只需要几年时间应该可以培养出一批能用得上的军将,正好可以带领新军在和西夏对战时派上用场。至于新军,虽然还没有正式成立,但已经开始在各地招募挑选优秀军士了,等到结束后也可以在新军校附近建立军营,让新军校中的将领学习之余参与到新军的训练中,也是一个互相熟悉的过程。
张玉兴也对新军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尤其是说到想要在新军中尝试成立军队的参谋系统,同时也要在新军校中专门成立一个学科培养参谋人才,并把后世参谋系统的作用和成立参谋部的好处,和赵祯吕夷简两人详细的解说了一下。
简单来说参谋部的作用主要就是收集敌我双方以及战场的各种情报,共同提出一个或多个可行的行动方案给参谋长,然后由参谋长和领兵将领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案来实行。好处是多个参谋可以各管一摊,以便及时向将领反馈情报,能够极大的解放领兵将领的精力用于专心带领军队作战。
正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多个专业的参谋结合得到的各种情报,就算是最后得到的行支方案不是最好的,最少不会是完全离谱不可行的方案。同时参谋部在和平时期也可以制定训练方案,了解军队训练情况,算是连接一线部队和将领的枢纽。
这样的方法不光是在指挥作战时更不容易出错,而且算是在军队中领兵的将领之外又独立出来的一个部门,和带兵冲锋的武将不同,相对来说算是军队中偏文职的官员,赵祯和吕夷简理解之后立刻就得到了首肯,要在即将成立的军事学院中成立专门的科目培养专业的各方面参谋。
对于军事学院和新军其他的具体内容张玉兴就没有再多说了,自己只是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或是方向,军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集体,不是带兵多年经验丰富的人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做,自己这个门外汉还是不要献丑了。
现在毕竟还是冷兵器军队,脑子正常的人就不能把后世军队的那一套完全照搬过来,古人们在多年的战争中自然会总结出来了最合适的方法,可能不够先进,却是最适合古代的实际情况的。自己只能在有限的边边角角提出一些改进,起码张玉兴知道冷兵器战争最重要的就是阵型,没有阵型的军队就是乌合之众一冲就溃。
可是对于各种不同的阵型分别有什么用,阵型之间如何转换,各个兵种的站位、作用等等这些都不是张玉兴了解的,怎么搔扰敌军,怎么打乱敌军阵型,就连偷袭敌人粮道都是专业能力,不可能将领一拍脑袋带着步兵过去就有敌人的粮车撞到你怀里来的。
这些都要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让军士们明白和习惯这些,甚至要深深的刻在骨子里,一听到命令或是看到旗号就下意识的执行才可以。那些穿越人士一来就带着乌合之众向上冲的,估计分分种已经被教做人了,说不得还会被古人嘲笑为哪里来的大傻子。如果以后有机会把宋朝军队改造成热兵器军队以后,才有可能把后世的经验拿出来用用,什么游击战,阵地战,战壕战,在现在的时候拿出来绝对会收到无数嘲笑。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