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5、杨钊出蜀 (1 / 5)
中书门下堂内,喜气洋洋。
首辅李林甫端坐中央,两位心腹侍郎王鉷、陈-希烈及刑部侍郎杨慎矜、吏部侍郎宋遥、兵部侍郎董延光,京兆尹吉温六人分坐两侧。
几位侍郎都是王鉷以筹办献俘大典之名托李林甫请来的,众人都在道贺王鉷出任钦定主礼大臣。
王鉷也掩饰不住内心的高兴,笑嘻嘻地故作谦虚的说:“承蒙圣人恩宠、相公厚爱及诸位同僚的支持,王某不胜感激,重任在肩不敢怠慢,唯有尽心竭力办好此次献俘大典。”
吉温恭维道:“以王大人经天纬地之才,区区盛典何足挂齿。”
王鉷不好意思地拱手致谢。
吏部侍郎宋遥是位年过六十的长者,为人忠厚谦逊,无欲无求,尽心尽力办差,玄宗还是在做藩王的时候他就跟着,在朝中口碑也甚好,因此李林甫虽在朝中权势通天,人人畏惧,但他对这位属下还是礼让三分。
宋遥只是关心大典能否顺利举办并让玄宗满意,于是开口问王鉷:“王大人,你打算如何操办此次献俘大殿?”
兵部侍郎董延光曾经对这个主礼大臣的位置也是垂涎三尺,认为自己主持兵部,前方将士平灭突厥自己领衔的兵部也是劳苦功高,主礼大臣应该有很强的竞争力。无奈与两位宰相关系都不够深,平时虽对李林甫唯唯诺诺,恭敬有加,但始终没有被其视为心腹,他知道李林甫一向怀疑自己是王忠嗣的心腹,其实是与不是只有他心里明白。王忠嗣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与自己除了兵部事务外从未谈论其它事情。
但事已至此,他想无益。
董延光也试探性地附和宋遥:“是啊,王大人,此次献俘大典非同凡响,乃是国朝平灭强敌的举国庆典,势必名载青史。”
王鉷笑了笑,不慌不忙地说:“此次大典的确非同一般,举国关注,王某是这样筹划的,按时间推算,矶口距洛阳数千里之遥,北征大军班师回朝需差不多两个月路程,另外圣人下旨令全国九大节度使共聚洛阳也差不多要一个月,如此算来,今年恰逢闰二月,献俘大典可暂定在三月三上巳节前后举办。不知相公及诸位以为如何?”
李林甫捻着胡须点点头,示意王鉷继续说下去。
“圣人已钦定大典在应天门举行,那应天门雄伟宏大,有天子三出阙,大典日当天,圣驾在应天门楼上的紫微观设座,上树帐幄,文武百官按品阶高低列于两侧,献俘将校于楼下两旁肃立,将突厥两大可汗首级以木盒盛装,展示于应天门下,然后将一干突厥王公高官俘虏以白练捆绑,依次押往门下,由礼部官员高声宣读名册,然后听凭圣人下旨处置,如有斩决则由大理寺少卿直接押赴法场,如有开释,则被俘者上前三呼万岁,跪拜不杀之恩。随后,北征有功将帅列于门下,聆听圣人封赏。最后,文武百官三呼万岁,拜谢。乐府鼓乐齐鸣,舞蹈庆祝。礼毕。”
王鉷熟练的说完,言简意赅,几位侍郎纷纷点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