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18、曲觞流饮 (2 / 6)
“曲斛流觞”是一个古老的文人游戏,相传源于西汉时期,深受历代文人墨客喜爱,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记载:“昔周公卜城洛邑,因流水以泛酒,故逸《诗》云‘羽觞随流波’”。大体玩法是若干友人相约沿着一条溪流两边而坐,将一杯酒盛在木盘子之中置于溪流上,随波漂流,杯子停到哪儿,哪儿坐着的人就须吟诗一首,吟不出来就得罚饮酒。前朝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是在兰亭与一众好友共同曲饮流觞,因此写下了传奇诗篇《兰亭集》。前文提到的长安曲江流饮就是曲饮流觞的一种形式。
洛阳天渊池相传乃是汉末三国鼎立之时,由魏明帝派民工引谷水流入洛阳城东北的华林园内,形成天渊池,并在池边兴建流杯石渠和流杯亭,以此欢宴作乐,这里的流杯渠可能是最早的人们修建曲饮流觞之地了。所以李白一听崔宗之有此相邀立刻精神大振。
天渊池坐落在洛阳城东北,距离著名的白马寺不远。
今日云高气爽,和缓微风细吹,李白慢悠悠地骑着一匹白马进了华林园,远远望见坐落在天渊池一隅的流杯亭中已有数人在那闲聊。等李白走近时,亭子中有一人走了出来,一路小跑来到李白马前,扶住李白的白马,热情地搀扶他下来,李白不自觉的就下了马,仔细打量此人,二十多岁,中等个子,笑容可掬,微微弯着腰,皮肤略显黝黑,穿着青布长衫,一副读书人的打扮。
“阁下是翰林学士李太白先生吧,小生元载,字公辅,是中丞崔大人的同乡。”那青年大声地自我介绍说。
“元载,哦!”李白对这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似乎没多少好感,简单应付了一句。
元载继续说:“久闻太白先生大名,崔大人对您的高才佩服之至,此次小生是从家乡来洛阳赶考,崔大人特意命小生来拜见太白先生您和其他几位大人,望太白先生多多指点。”
李白自嘲地说:“李某因祖辈之事都未能参加科举,何来指点?”
包括崔宗之在内的很多人都认为李白现在是天子跟前的红人,又是文人翘楚,读书人如果能和他结识肯定是件幸事。元载急忙恭维说:“太白先生谦逊待人,实为可敬,先生能获当朝圣人青睐,时常侍奉御驾,那是多少读书人羡慕的事情啊。”
李白耸了耸肩,没多说话,转身向流杯亭走去,沿路绕过曲曲折折的溪流小渠,元载匆匆把马拴好,也紧跟了过来。
一进到亭子,里面坐着的三人有两人站了起来,坐着的那人李白熟悉的很,前不久还在长安见过面的好友焦遂,正瞪着他微笑。站起来的两人中有一人十分面熟,猛然想起来是安西节度使帐下参军岑参,许久前他与贺知章在长安饮酒时大街上偶遇而相识,这岑参虽然在军中任职,但出身名门望族,文采过人,写得一手好诗。另一个站立的青年则看起来有点面熟,似曾在哪里见过,又似没见过。
李白的目光在那个陌生的青年身上停留了片刻,细细端详此人,和元载差不多年纪,也是中等个子,青衣长衫读书人打扮,但浓眉大眼,器宇轩昂,古铜色的面庞透显出刚毅坚卓的仪态,站在亭中犹如玉树临风一般,李白看他比方才的元载顺眼多了,不由得多打量了几眼。
李白先与焦遂、岑参互致问候。
“焦夫子,你怎么也跑来长安了?”李白打趣地问焦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