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朔方屯田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2、朔方屯田 (2 / 3)
        “属下接到圣旨后就和思顺、光弼等几位将军商量了,认为有一处地方非常适合神策军屯田驻守,此地名为银州,在灵州西北二百余里,东临黄河、西望贺兰山,水草丰盛,土地肥沃,且位置险要,易守难攻,可与灵州成左右掎角之势,互相拱卫。不知殿下以为如何?”哥舒翰说。

        安思顺说:“突厥若犯境,大多是从灵州东北面的三受降城南下,离银州甚远,哥舒将军在那也驻有重兵。”

        李瑱满意地点点头:“但凭将军安置。”随后,又对哥舒翰说:“本王有一好友名为郭子仪,当年曾随本王征战西域,现仍在朔方军中效力?”

        哥舒翰答:“郭子仪,哦,是有此人,他现为朔方节度府中郎将。”

        “本王有个不情之请,神策军初来乍到朔方,天时地利、风土人情均不熟悉,需要将军属下熟知朔方的将佐幕僚相助,哥舒将军可否将中郎将郭子仪调拨给神策军?”

        李瑱把来朔方之前就盘算好的事情说了出来,他十分欣赏郭子仪,也知道他在朔方军中并未受到哥舒翰赏识。

        “殿下有令,岂敢不遵?郭中郎将明日就到神策军报到。”哥舒翰想都没想就应承了,他确实不太熟悉郭子仪。

        三日后,神策军离开灵州,开赴银州。

        黄昏时分大军到达银州城外不远的地方。

        李瑱与众将站在高处眺望银州,果然是一片好地方,西面的贺兰山是天然屏障,东面的黄河灌溉着大片肥沃的土地,而范围不大的银州城看起来也是破破烂烂多年失修,城中居民数量似乎也并不多。

        李瑱看完后,非常满意这处地方,当即下令:“全军进入城内安顿,孙老奴将军负责筑城修道、布军防卫;郭子仪将军负责协理军民、招募新兵、屯田种粮;卫伯玉将军负责操练兵士;独孤峻判官负责监控北境突厥及各部军情民情。”

        众将得令,神策军随后开进银州城内。

        接下的时日里,李瑱带领众将士在银州屯田练兵,暂且不表。回头说说雄踞唐王朝北面的突厥汗国。

        突厥是两百年前崛起于漠北的一个游牧民族部落联盟,在匈奴衰亡之后作为铁勒诸部之一的突厥部落开始活跃在大草原上,在常年与柔然等部落的战争中节节取胜,逐渐占据了辽阔的北方大草原,兵强马壮,势力一时无比强盛。突厥人于是在漠北的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汗国,最强盛时期的突厥疆域东起辽海,西至雷翥海,北至北海,南跨乌浒河。

        突厥王族是阿史那家族,历代突厥大可汗都是由阿史那姓担当。而此时位于南方的汉民族在汉朝以后处于国家四分五裂、连年战乱之中,根本无法与强盛的突厥抗衡。隋朝立国后,通过用计离间突厥汗国,使得大突厥汗国分裂为东(突厥、西突厥,盛极一时的突厥势力因此开始没落,终于在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先后被唐军所灭亡。但唐太宗李世民去世后,武则天篡唐改周,天下纷乱,唐王朝因内部争斗无暇顾及辽阔的北方大地。突厥人在亡国数十年后又乘机复国,重新占据北方大草原,仍由以前的王族阿史那家族执掌突厥政权*,与大唐分庭抗礼,历经数代汗位传到了现在的登利可汗。

        登利可汗即位时因年纪尚幼,由其母亲婆匐摄理国政,突厥汗国上下普遍不服。婆匐为加强汗国的统治又任命登利可汗的两位堂叔分别担任左杀和右杀(左宰相和右宰相),掌管全突厥兵马。但出乎登利可汗母子的意料,这两位堂叔宰相阙特勤和利特勤羽翼丰满后分居突厥东、西两地,各自为政,不把王庭的登利可汗母子放在眼里,致使突厥朝政陷于紊乱,政令不通,人心涣散,辖下的各个部落也慢慢失去控制。其中最大的三个部拔悉密、葛逻禄、回纥对突厥汗国当权的阿史那王族日益不满,同时也在暗中发展自己的势力,争取大唐的暗中支持,三大部族逐渐坐大。其中拔悉密部势力最大,现在的首领名叫阿史那伊施,是阿史那王族的一个旁系分支的后代,葛逻禄部的首领叫谋落丹,回纥部的首领叫骨力飞罗,而这个骨力力飞罗就是当年李瑱征伐西域得胜回国途中遇到的那位回纥首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