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伏猎弄璋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1章 伏猎弄璋 (2 / 5)
        “圣人,自古仁主治天下向来慎动刀兵,穷兵黩武者往往鲜克有终。如今大唐国泰民安,海内臣服,疆域国土也几近全盛时期,万不可擅起战端,致使劳民丧财。应该持续休生养息,保民育人,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为地方官吏,以王道替代霸道,方能造就盛世大唐的长治久安。”

        玄宗听着张九龄的谏言,满腔热血一下凉了下来,脸色黑黑的没有说话,眼睛看着一旁的王忠嗣。

        王忠嗣见状,略微思索片刻也走出班列说:“圣人,臣基本同意张首相所言,不过北方突厥是我心腹大患,历来扰乱我朝,近期据说突厥朝局不稳,内乱频生,臣正密切关注,时机成熟,臣即请旨率部出击,一举荡平之。但东北、西北及西方目前均处安宁之态势,臣也建议不宜用兵。即使能在这些地方用兵暂时获胜,但长久来说臣估计也是难于守住胜果。”

        玄宗听了,仍然觉得不满意,想不通王忠嗣怎么也不支持自己的宏伟蓝图?又把眼光扫向李林甫。

        一向善于察言观色的李林甫当即不假思索走了出来,对张九龄和王忠嗣说:“首相和大将军虽然言之有理,但你们忘了如今我大唐之盛,已超先朝。又刚在东北征服奚和契丹、在西北大破大食和吐蕃、在西方再次重挫吐蕃。如此辉煌战绩,军威之壮足可媲美太宗皇帝之时。此时不抓住时机乘胜而为,更待何时?切莫坐失良机使以后空叹息。”

        李林甫话音刚落,兵部侍郎董延光也赶紧走了出来,附和说:“微臣附议李大人,况且圣人已经授予各边境节度使自行募兵之权,目前可谓兵精粮足。此时不建功立业,岂不贻笑后世?”

        裴耀卿正想出班说话反驳董延光,却见玄宗哈哈大笑道:“左相和董侍郎之言,正合朕意。朕意已决,诸卿勿再多言。”

        “不过,可以叮嘱各位边将用兵大事应循序渐进,顺势而为。”玄宗又补充了一句。

        张九龄和裴耀卿对望了一眼,还想再说什么,却听高力士喊了一嗓子:“退朝!”

        两人无可奈何,只能悻悻作罢,随着众位大臣往外走去。

        走出乾元殿,张九龄长叹一口气,对裴耀卿、严挺之说:“圣人这般好大喜功,边塞将领必然争相效尤,以战邀功。这战事一开,百姓遭殃、国库靡费,国家安宁的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严挺之说:“首相大人说的没错,国家近三十年的安宁来之不易。如今圣人要在东北、北方、西北、西方、西南同开战事,除了北方突厥是我心腹大患,须得用兵外,其它各地均无必要用兵,西北的葱岭以西,我军向来鞭长莫及,难以镇抚;西方吐蕃,高原之地,气瘴地贫,且不说深入彼地作战有几成胜算,即便取之又有何用?这些地方即使能取得一时之胜利,也难以长久守成。”

        裴耀卿也叹了一口气:“话虽如此,但圣人圣意已决,不可违逆。我等只有努力尽人臣之道了。”

        三人默然的继续往前走,张九龄忽然想起一事,对裴耀卿说:“焕之*,前几日工部尚书陆象先大人在洛阳仙逝,我等因忙于朝政事务,一直未能前往吊孝。但陆大人乃忠良之臣,实在应该前去吊祭,这些日子政务仍然繁多,不如就有劳你代表我俩前去陆府吊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