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张说罢官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8章 张说罢官 (1 / 4)
        张说怎么也没有想到会突然遭遇飞来横祸,不久前,左相张九龄还提醒过自己,要提防李林甫和宇文融背后搞事,自己还没当回事,觉得张九龄太过小心谨慎了,那两个跳梁小丑能掀起啥风浪。结果今日自己坐在家中,就被金吾军统领杜鸿渐率金吾军包围闯入,杜鸿渐倒是挺客气,彬彬有礼地对张说说圣人口谕,要查他贪赃枉法等罪,客客气气地把他带到尚书省。

        张说被带到尚书省一看,御史大夫崔隐甫、吏部尚书李林甫、刑部尚书裴耀卿以及大理寺卿徐峤冷冷地坐在那里,竟然没有自己的座位。平时这些人除了崔隐甫之外对自己都恭恭敬敬的,今日却都判若两人似的,心里不禁有气,站在那里怒目圆睁,一言不发。

        崔隐甫先发话了:“圣人口谕,着令御史台、刑部、大理寺共查张说贪赃枉法、收贿卖权、私藏术士行不端祈祷等事。”

        张说心里一惊,表面上若无其事的样子:“是哪个小人在圣人面前诬告本相?本相何罪之有?”

        崔隐甫说:“是本官、户部尚书宇文融与吏部尚书李林甫联名弹劾你。罪状如下:其一,纵容属下张观、范尧臣依仗权势,诈假纳贿;擅自给太原九姓羊钱一千万。其二,私藏江湖术士王庆则妄自占卜吉凶,夜间祈祷,行不轨之事。其三,招引僧人道岸刺探时事,蛊惑人心。”

        张说闻听,恼羞成怒,脸立即红了起来,大声争辩说:“夸大歪曲事实!张观、范尧臣所为之事,本相并不知晓。王庆则与道岸确是我友,经常出入相府中,但并无不轨之事。本相要面见圣人,呈述冤情。”

        李林甫眯着眼睛冷冷笑道:“张大人,铁证如山,张观、范爻臣、王庆则、道岸均已缉拿归案,押在大理寺审讯。我们会慢慢审问,真相迟早会水落石出的,到时候他们与您当庭对证吧。”

        张说脸色一变,仔细想了想,心中开始有点发慌,口气也软了不少:“这是宇文融夸大和捏造事实,陷害本相,望四位大人明察。”

        不表崔、李、裴等人如何审问张说及有关人等。第二日左宰相张九龄闻听张说被审,心中吃惊,张说与他有师生之谊,两人都是饱学之士,惺惺相惜,平时在朝廷政务上也配合甚佳。于是急忙来到紫宸殿见玄宗,为张说求情:

        “张说大人为相以来,鞠躬尽瘁,朝乾夕惕,悉心署理朝政,整顿没落之兵制,助圣人泰山封禅。虽有骄傲自大、用人失察的过失,但这些相比于他的功绩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是御史台列出的罪状也是可大可小的,还望圣人明察。”

        玄宗听张九龄一说,仔细一想也觉得有道理,张说的确为朝廷做了很多事情,之前让崔隐甫他们直接拿下张说是有些鲁莽了,毕竟张说并未犯有重罪,而且也知道张说平时因性高气傲得罪过不少人,不排除宇文融他们有意夸大其词。

        不过玄宗毕竟是一国之君,自命非凡,哪里好意思立即否定自己之前做的决定。于是对张九龄说:“张说的为人,朕自然清楚,爱卿莫急,朕只是让崔隐甫他们在尚书省而不是大理寺审问,因此不必担心张说受苦,让他们审几日再看吧。”张九龄心想,圣人深居皇宫,哪里知道下面人审人的厉害,甭管你在哪里受审,哪有不受苦的,但见圣人已经被自己说软了心,再多说什么也无多大益处,只好自觉告退了。

        又过了两日,天空晴朗,彩云满天,难得的是还有阵阵凉风吹来,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好天气。这天是礼部定下的玄宗在勤政务本楼召见外邦使臣的日子,天竺国王子刹利、新罗*王子金乔觉、吐蕃将军乞力徐、日本大使仲满作为本国使臣已在四方馆等候多日,这天早早地在礼部官员的引领下来到勤政务本楼前广场。

        勤政务本楼,简称勤政楼,紧贴着兴庆皇宫南墙而建,是玄宗皇帝为激励自己勤政、亲民而下令修建的,因此取名为勤政务本楼,此楼相当于兴庆宫的正殿,凡改元、科举、大赦等重大典礼均在勤政务本楼前大广场举行。每年正月十五上元节、八月初五千秋节,玄宗都会登临此楼向群臣百姓致意,全城同欢。

        勤政楼下,四国使者、礼部官员及熙熙攘攘看热闹的人群大约等候了半个时辰的功夫,只听勤政务本楼上有人喊了一声:

        “圣人驾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