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边塞四诗人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章 边塞四诗人 (1 / 6)
        话说上回书提到的安西节度使参军岑参,本出身于名门望族,祖上三代都曾是朝廷显赫高官,奈何在残酷的政党明争暗斗中屡屡站在失败的一方,以致到了岑参这代时家道中落。岑参幼年家境孤贫,只能从兄受学,但他天资聪慧,五岁开始读书,九岁就能赋诗写文,但因祖上缘故,仕途一直不顺,只能远走西域在安西谋个小差事。这次随同节度使盖嘉运从安西回京述职,街上巧遇了李瑱兄弟与好友贺知章。这些天岑参一直盘桓在长安走亲访友,恰逢今天是三月三上巳节,也约了昔日三位好友在曲江北岸的曲江楼小聚。

        三位好友中,一位是同期从辽东跟随范阳节度使张守珪返京的幕府参军高适、一位是任职江宁县丞的王昌龄、一位是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后遭人诬陷诽谤,辞官赋闲在家的王之涣。这三人都和岑参一样,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都是当时大名鼎鼎的诗人,都曾经或正在边塞生活,因此志趣相投,喜爱吟诵以边塞风景人物为主题的诗词。岑参、高适、王昌龄、王之涣四人因此被人们合称为“边塞四诗人”。

        曲江楼是曲江西岸最大的酒楼,规模之大也就仅次于曲江东岸的皇家紫云楼。这天,贺知章等酒中八仙在胡姬酒肆豪饮的同时,岑参也邀集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好友一起在曲江楼叙旧小酌。

        席间,岑参对高适说:“兄从范阳来,而今辽东局势如何?”

        高适道:“最近,奚和契丹两胡忒不安分,勾结突厥屡屡挑事,意图谋取我平卢之地,幸得节度使张守珪大人指挥有方,连续重创番兵。”

        王昌龄问:“听闻张守珪大人新认的义子安禄山勇武异常,作战凶猛,威震辽东,贼军惧怕不已。”

        高适淡淡地说:“确实如此,安禄山将军是个胡人,机智勇敢,屡建战功,尤其擅长深入敌军突袭。不过番贼真正害怕的还是号称辽东第一将的裴元昊。”

        王昌龄问:“哦,可是人称‘剑圣’的裴旻裴元昊?久闻此人武功卓绝、刀剑箭俱精,勇冠辽东无人可敌。”

        高适说:“正是,这次他也随张守珪大人进京了。”

        高适回答完又喝了阵酒,抬头问岑参:“岑兄,那西域局势如何?”

        岑参回道:“西域诸国倒是不足为惧,只是西南部的吐蕃势力日渐强大,军威颇盛,与我大唐安西、陇右、河西三军分庭抗礼。前些年护国大将军王忠嗣率哥舒翰、李光弼等将军曾大破吐蕃军,重挫其锐气。但吐蕃倒是恢复的挺快,最近又在勾结从大西海而来的大食国,侵扰我西域属国。据说大食兵多将广、国土自极西大海横跨万里,实为我大唐之最大隐忧。”

        四人正饮酒说着话,突然门外叩进一人,看见岑参后拱手行礼。岑参认得此人是一起从安西而来的节度使参将程千里,今天应该是随同盖嘉运觐见圣人的,见状也忙起身回礼:“程将军怎地来此?”

        程千里道:“岑参军,节度使大人在芙蓉园紫云楼陪驾,突然传出话来要你也速去紫云楼候命,因此末将赶来告知。”说完对其他三人也行了个礼算是见过了。

        岑参一听,不敢怠慢,着实无可奈何,只得对高适等三人抱拳赔罪道:“主将有命,不得不遵,实在抱歉。弟先行离开,如无紧急要事将尽快返回。”

        高适站起来说:“无妨,岑兄只管去,我等三人继续饮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