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保持联系 (3 / 1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篇:保持联系 (3 / 12)
        陆兮非又问他,“那你为什么还要留在高校做科研呢?”

        贾亦真告诉他,“当年我们大学毕业的时候,事业上有很多路可以选择。可是读完博士研究生以后,就会发现,事业变得越来越窄,可选择的路并不多。拿着博士研究生的学历去社会上应聘工作,会发现异常艰难。没有一家公司愿意招聘一个博士研究生去做事务性常规性的工作。一来这些工作明明本科毕业生就能做,何必招聘博士研究生,大材小用,成本太高。二来博士研究生寒窗苦读二十几年,付出太多,对工资薪水要求难免很高,但在企业看来就是眼高手低,所以企业宁愿选择本科生,也不要博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工作只能寻求体制内的工作,要么留在高校,要么留在研究所。而这些工作都与科研密不可分。如果不做科研,在这样的单位根本无立身之地。因此,现实强迫自己必须做科研,否则就会被社会淘汰。”

        陆兮非又问“那你为什么要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呢?”

        贾亦真无奈地说道“咱们的社会你又不是不知道,学历太重要了。现在到处都是硕士、博士学历,如果只是本科学历,总觉得面子上挂不住。此外,如果想在体制内事业有所发展,就必须继续攻读研究生。其实最好的事业路线是先工作再攻读研究生。可是工作后再考研、然后再继续攻读研究生,一边工作一边读研很难协调,也会非常辛苦。所以很多大学生毕业之后会选择继续攻读硕士,然后再继续深造攻读博士。但这些人中只有极少数的人对科研感兴趣,绝大多数只是为了以后工作发展更好,抱有一定的功利性。”

        贾亦真说的不无道理,想想当初自己攻读硕士研究生不也是为了更有面子,为了进入体制内谋求事业上更好的发展吗?其实自己对学术研究压根就没有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做科研,科研能做好吗?所以现在很多的学者科研成果粗制滥造、没有价值,与他们对待科研的态度和投入的工作状态不无联系。而这样的学者在我国学者中却占了一定比重,很多人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科研成果,不是为了造福全人类,只是为了晋升,取得高级职称,提高薪资待遇。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混在体制内,得过且过。至于科研成果到底多有价值,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在意。

        思绪回到现实,陆兮非看见桌上的科研计划,题目是《医疗技术的转化实现路径研究》,看见题目他终于想到该怎么拒绝赵如兰。

        “所长,我的专业不太符合,撰写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是申请书中最难的一部分,我一个外行恐怕无法胜任”。陆兮非想尽办法推脱,希望她换别人来写。

        “这个你不用担心。你的悟性很高,边干边学,对你来说不是件难事。我给你一些样本,我作为审稿专家下载了很多其他专家教授之前的申请书,你可以参考学习。”

        赵如兰下定决心的事情别人很难左右,她总有一股盛气凌人的气势。陆兮非知道,这次肯定逃不了,她铁了心要他承接这个任务。

        “好吧,我怕自己做的不好,影响你的项目申请”陆兮非无奈地说道。

        “我相信你,你也要相信自己。相关材料,一会儿你向丁若拿。对了,一定要认真对待,听说这次刘谨实也在准备申请这个项目。整个学校就2-3个名额,我们所就一个名额,竞争激烈,一定要高度重视,务必拿下。”

        提起刘谨实,他也是学校里的传奇人物,赵如兰才会如此紧张,她不得不重视。刘谨实52岁,学校年龄最大的讲师。以前他也参加过几次副教授评审,却一直没有评上。大家都挺为他可惜,他的学术能力不低,发表论文不少,教学质量也很高,每次学生投票选出“心目中最喜爱的老师”,刘谨实次次当选,可见他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但是他的最大“缺点”就是为人原则性强,尽管科研和教学能力突出,但因为耿直的性格,在每次重大的科研项目和成果评比过程中,总比别人差几票,遗憾败北。

        陆兮非曾问过李玉山为什么刘谨实一直评不上副教授,李玉山告诉他,“刘谨实没有科研获奖成果,发表的论文数量虽然多,但是SCI的论文几乎没有,这些在副教授的评价体系中所占的权重又特别高。另外,他又不愿意打点专家,从来不给评审专家送礼。你也知道,评审的时候,候选人不都得去专家那里走动走动,打点关系。可他又不肯做这些,那投票的时候,他的票数能高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