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七二:跨齐入晋论中牟往事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七二:跨齐入晋论中牟往事 (2 / 3)
        “没关系,时候不早,我们继续赶路吧,下一站中牟邑。”墨子嘴上说道,但心里也暗想,此事以后还得和他们解释一下,免生隔阂。

        中牟城,(今河南鹤壁山城区)距离濮阳城(今濮阳市濮阳县)约百里多路程。只要过了河水那天堑,剩下的路便好走了。

        一路之上,为了增添几分乐趣也为了给弟子们普及知识,墨子便讲述了这中牟城的往事。

        这中牟邑,城邑不大,但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原本属齐,乃是当年齐桓公在北戎狄侵略华夏大地时,也就是公元前659年,为了保卫华夏各国而修筑的一座城池。那《管子》中有记载:齐桓公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中牟曾先后被齐、晋、郑、鲁、卫国等国占领过。当年晋平公曾如此评价中牟城,曰:“中牟,晋国之股肱,邯郸之肩髀。”

        当年,赵简子死后,还没等落葬,那中牟守将叛变投靠了齐国,赵无恤在料理完父亲的丧事之后,便兵伐中牟,当兵至城下,赵无恤一声令下,包围中牟,还没等包围合拢,这中牟的城墙不知为何竟自行倒塌了十来丈。赵无恤一见,便下令鸣金收兵。手下大夫劝谏:“您亲率兵马征伐中牟守将罪行,这城墙自行倒塌,说明上天都在帮助我们去讨伐这天理难容的罪人,您为何还要撤兵呢?”这赵无恤回道:“我曾听叔向说过,‘君子不该在自己有利的形势下去欺凌别人,君子也不该在别人处于险境的情况下逼迫他。’所以,让他们将城墙修好后我们再开始进攻吧。”如此仁义之话自是难免不传到中牟城内,那守城官兵深感赵无恤仁义,便不战而归顺。

        这番故事讲完,墨子对其做了注释:“那赵无恤所行乃是仁义之行,也是尊重对方守城将士,不恃强凌弱。说到底,这乃是胸有河水之宽广,有容人之心,容人者,爱也,兼爱行之,则守城将士也服其之爱,便有了那番不战而收城之功也。如若不是这番,而是下令趁机攻城,那守城士兵为活命,势必死战到底,那时双方人员必有死伤,即便收回城池,所收城池也是战火毁坏之城,后面不知要浪费多少人力、物力去修复。你等认为可是这样?”

        那高何听后回道:“师父所言甚是有理,便如那阿城邑宰,若是他能有赵无恤这般仁义,懂得兼爱,我父母又如何会因战乱而死去。”

        “正是,那邑宰这般不仁,后来也遭了上天的惩罚,也死于战乱之中。”县子硕道。

        那禽滑厘却没有立马说话,而是沉思了一番,方才开口道:“一个人,偶尔仁义,偶尔兼爱,都甚为容易,但难的是长期如此。”

        墨子扭头看向高何、县子硕,笑呵呵的问道:“你二人以为你们大师兄所说如何呢?”

        “这应该不难吧,坚持仁义应该很容易吧?”县子硕想了想说道,“再说人心向善难道不好么?”

        “你呢,高何?”

        听到师父问到自己,高何想了想,挠了挠头回答:“我也想不出这有何难,就像我和子硕师兄,没跟师父前,为恶乡里,自见了师父,也不过是一刹那就决定痛改前非,这应该也是向善吧,要是依大师兄的说法,那我们也是不能坚持下去了么?”

        “很好!你能通过此想到自身,说明有真正的思考。人在一定条件下,他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若是人人知道坚持向善,那这世间也无征战杀伐了。赵无恤之父赵简子,那也是有为之人,善纳贤士,甚为有德,却因邯郸族人之事造成杀孽,产生一场六卿混战,这里可还能看出仁义么?说到坚持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任何一件事一种作为,能长久坚持下去,那必能有大成就,特别是一些好的行为品德。便如我们普通人来说的艰苦朴素,很多人便坚持不下来。当一个人长期丰衣足食,酒肉包裹,若让他突然之间食用野菜苦瓜糟糠之谷,你们认为他可能吃得下去?便是你我也是一般。这便是从简入奢易,从奢入简难。人心本性尚享受、尚权力、尚富贵,这本无错,但需有正当手段获得。”墨子给与了一定的解释。

        高何、县子硕略有些听懂,点了点头。

        “好了,我们加快脚步,在那中牟城我们休息一天,下一站是朝歌,这两城多山路,要做好心理准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