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二八:范蠡追忆之西施情殇 (2 / 4)
此后,越国兵力上升,吴国渐走下坡路。公元前479年,越兵伐吴,兵至五湖。
待至第二年,既公元前478年三月,越兵再次伐吴,双方战于笠泽,双方夹吴松江而阵。那越军侵入吴境,吴王夫差获得消息,率兵迎击,双方布阵于笠泽江两岸。
越王勾践于左右两军到达预定位置,即饬令鸣鼓渡江进至江中心,等待命令。吴军听到上下游鼓声大作,吴王夫差误认为越军是乘夜渡江,分兵两路而来,立即出上下两军,驰往堵击。越军侦察了解吴军分兵出击情况,勾践乘吴军移动,黑夜容易掩护之际,立饬中军衔枚渡江,不鸣鼓,由三千兵士为先锋,这三千兵士正是那阿青训练出的精兵,这三千精兵秘密接近吴军大营,发起突然而猛烈的攻击。吴军仓促应战,被打得崩溃四散。吴分兵迎击敌人的两军,闻悉大本营被袭,回军援救,但越军左右两军,渡江追击,将其击破。
吴军退到没溪收容散兵,整顿队伍,据溪而守,准备再战。越军紧接着逼进至阵前,双方再战。此际范蠡所率舟师,越国具区泽(今太湖)向北从横山(今苏州横山)向吴军侧背包围,展开攻击。吴上军将领胥门巢在战斗中阵亡,引起中下两军更加动荡,吴王夫差和王孙雒等见形势不利,无力击退敌人挽回颓势,只得收兵,向吴郊撤退。
越军于笠泽渡江,没溪进攻,两战两胜,将士斗志昂扬,乘胜猛追吴军,到达吴城近郊。吴下军奋勇力战,经过反复搏斗,下军将领王子姑曹战死。吴王夫差乘下军抗击越军之际,才得以把中军撤进城内,越军则筑越城于胥门(西门)外,对吴首邑进逼和围攻。
此后越国吴国形势颠倒,及至公元前473年十一月,吴首邑姑苏城经过越军三年的围攻,军民疲困不堪,无力战斗,士卒离散,城门失守,越军进城。吴王夫差见大势已去,率领王孙雒等与卫队乘夜突围西上姑苏山。越王勾践紧接着率兵赶到,围山三层。
突围无望,见大势已去,吴王夫差派王孙雒为代表向越请和,范蠡不允。越军继续进攻。吴王又派王孙雒向越请求愿为附庸,世世事越。
越王有意接受,范蠡当即指出:“天与不取,反受其咎。”实际上就是说,你忘了之前我们是怎么从夫差手下逃命的又如今对夫差做了什么么。于是越王改饬吴王居于甬句东。夫差哀叹答道:“君若践余社稷,灭余宗庙,寡人请先死”。
范蠡俘获夫差后,吴王请允许自刭。
夫差死前无限悔恨地叹道:“吾悔不用子胥之言,自令陷此,吾无面目以见子胥也。”遂自刭死。
兵败后夫差自杀身亡,缥缈峰山上的那座望月阁与百亭长廊也被越军焚毁殆尽。看着眼前破碎的楼亭,此刻的范蠡却是心急如焚,战争打到现在还未发现西施的身影,私下问那夫差,夫差竟闭目不答,也不知其是生是死。正在焦急的范蠡脑中不断猜想西施现在身处何处,突然被一声“报告!”打断了思绪。抬头看向那士兵,却见士兵手中拿着一封信:“禀范大夫,在那望月阁一处书案上发现了一封信,上面写着您亲启。”说罢,将那信递给的范蠡。
接过那信,范蠡心中有了一股不好的预感,打开信,却见那字迹正是西施的笔墨:范郎,见到此信时,想必越国军队已占领了西山,同时也是夷光向范郎告别之际。居吴国十三载,日夜思君与语儿,每每想念至极,便来此西山望月亭处南望,想念与君同渡时光。自与语儿分开,也不知语儿如今怎样,想必已成小小少年,诸多思念已非言语可表达。此番吴国败北,虽非夷光之因,但也有夷光因果,不敢断是非对错,自来吴国,夫差待夷光万分宠幸,可夷光却令吴国亡国。于君,夷光未尽妻之责,于儿,夷光未尽母之责,于夫差,夷光未尽王妃之责。或君以为夷光不应如此如此待夫差,可夷光却说不出其过错。一女侍二夫,本就道德败坏,世人难容。夷光不欲再受世人眼光,就此永别!望范郎好生照看语儿,爱你的夷光。
“啊!”范蠡掩面长啸,泪如秋雨。
为了越国复兴,却舍了自己的爱人,将一国之兴衰的重任压在一柔弱女子身上可悲啊!即便赢了天下又如何?
为了越国复兴,举国依赖一女子,胜了那是国君的功劳,享受盛名的却是一国国君,无人去管那悲苦的女人!即便赢了天下又与她人何关?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