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章 回调越溪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章 回调越溪 (1 / 2)
        (初战倭寇)一个月后,观海卫。文庭已是船上最出色的炮手,他从水军开始渐渐成长,深受曾阙赏识。

        一日,恰逢戚继光巡查观海卫。

        “观海卫共有多少军士?”戚继光问道曾阙:“水军与陆军分别报数。”曾阙道:“将军,陆军将士共一千两百余人,水军战船、哨船各四艘,共三百余人……”戚继光又问:“逃逸军额共计多少?”曾阙叹了一声气:“在编军士不足三分之一,战船、哨船,十存一二,急则需募渔船……”戚继光看着正在操练的军士,不禁摇头:“兵非素练,船非专业。”然后指着文庭:“这个年轻人练得一手好剑,他叫什么名字?”曾阙回道:“他叫徐文庭,是罗俊罗大人安排过来的……在(水寨)福船上待过,如今分属陆军,是个能抛头颅散热血的汉子。”

        戚继光(示意众人不要相随)独自来到文庭面前,笑问道:“剑法了得,杀过贼寇吗?”文庭拾起刀,回道:“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戚继光又问:“倭寇用刀,大都长短两把。倭刀锋利,如何用手中之刀杀倭御敌呢?”文庭拿起一把倭刀(长刀),只是道:“且看这刀,柄长两尺,刀长五尺,刀身狭窄而锋利。倭寇又喜跃,一迸则丈余。我军兵器着实难以相接。然,敌我交战,非一利器可以定胜负,而在用刀剑之人。两军交战,短兵相接,最忌花法、套用,而因重视实战之法,比如说使刀,必以削喉、截腕、推膛、斩臂、劈胸、穿心等技法与敌相搏……”戚继光很欣赏文庭,不禁一笑,文庭却叹了一声气:“行兵打仗,这些道理谁都明白。军中多使刀枪,可刀法枪法精练之人却少之又少。”

        这时,曾阙走了过来:“戚将军,是不是该去新弯滩的水寨了?”文庭大惊,不禁做礼:“戚将军,文庭不知是戚将军……”戚继光急忙扶起他:“无妨,无妨,随我一并去新弯滩吧。”

        ?\t嘉靖二十九年后,倭患“惟浙江为最”,而浙江又以台州为最。

        ?\t嘉靖三十五年三月,倭寇八百人侵袭健跳所,当地守军,即调派兵迎战,战斗一打响,倭寇兵分三路,以“川”字队形冲击明军,各路明军数千人面对劣势兵力的倭寇竟不能挡,纷纷溃退。事后,谭纶上书浙直总督胡宗宪,恳请上奏朝廷,许台州再次大量招募义兵,整兵御寇。

        浙江巡抚衙门,胡宗宪正盯着浙东海防图:“兵不在多而贵在精。告诉那个谭纶,台州是倭患重地,每一寸土地都要顾及,三门县的事,我不想再听到第二次了。还有,给戚继光也去个信,速速募兵……”

        兵营生活,清苦劳累。不知不觉,又是一年。文庭在观海卫期间,倭寇多次来犯(尤其是龙山),皆被明军所败。行军作战,厮杀御敌,出入于生死之间,文庭几次身负重伤。

        东南之势,瞬息万变。宁海属台州府,海防久惰,时亟整顿,在戚继光提议和罗俊的安排下,文庭被调至越溪水寨,以协助守寨军士,加强海防。

        同曾阙与戚继光告别后,文庭起身朝宁波府而去。他先至浙江布政司分司衙门,拜别罗俊后,又去了趟魏宅。

        朱门轻开,只见魏宅一丫鬟垂眸伤心:“少公子,他已经很久很久没有回来了,夫人整日念叨着,天天以泪洗面……”文庭沉默着,心念道:“魏兄,你究竟在哪里?”

        从宁波府出发,经大寓所渡船,一路归至宁海。

        文庭缓缓踏进陆山草堂:“爹,我……我回来了。”徐慕看着眼前的文庭,黝黑壮实,面色沉稳,不禁激动道:“文庭,文庭啊!”他疾步上前:“可算回来了!”

        这晚,文庭同家人一番好叙。饭桌之上,小满流着泪,她一脸坚决,绝不同意文庭再去越溪水寨,并责备徐慕:“当初郑关是怎么承诺?你看看文庭身上的伤疤,有多深……”她垂着泪:“要是再去越溪……万一……”徐慕愧然低头,小满转过头,又对文庭道:“文庭,听娘的,别去了。你去宁波后,为娘的一个踏实觉都没睡过……乖……”徐慕亦道:“文庭,就留在家里吧。”文庭惭愧道:“爹,娘,孩儿不孝,让你们一直牵挂揪心。可是……”小满打断道:“还什么可是。这打打杀杀之事,无需你再操心。”文庭低下了头:“爹,娘,文庭知道。你们的心思,文庭都明白,可文庭还是要说。”他长吸一口气,一脸愤慨:“从经历司到观海卫,从专司文职到行军打仗。一路走来,我见过太多太多……无辜百姓惨死于倭寇之手,尸横露野,惨绝人寰,千千万万的家庭因此毁于一旦。爹,娘,从小,你们就教我提壶济世,为民救苦。如今,倭寇纵横东南,草芥人命。若是每个人都蜷缩逃避,谁来为朝廷,为百姓来御寇杀敌?这些年,宁海县城不时遭到倭寇侵扰,他们杀人屠村,无恶不作。如今人人谈倭色变。我身为宁海人,又岂能置身事外?”小满厉声道:“这事朝廷会想,知府会想,用不着你来担心!”文庭摇摇头:“娘,我……”小满大吼道:“不必多说,我不许你去!”

        新月如钩,天韵如水,文庭提着一壶小酒,晃悠至怀仁小村。流水潺潺,幽然回响。不远处,那熟悉背影依稀可见。

        “别动。”文庭从身后轻轻搂住诗逸:“这位姑娘,好久不见。”诗逸静静站在原地,泪水顺着她的脸颊缓缓流下。只见文庭轻声道:“诗逸……我……”他没说完,只是紧紧搂住她。诗逸挣扎着,却不想真的就此挣开,酒香萦绕,熏得她有些脸热,她温声问道:“你喝了多少酒?”随后转过身,靠在文庭怀里:“四百零五个日夜,我终于盼到了你。答应我,再也不走了,好吗?”文庭听完,轻轻地松开了她:“我……我……”一时,长风起,秋叶飒飒作响,如他久久不可平复的内心。

        文庭缓缓道:“我已调至越溪水寨,两日后,即要启程。”诗逸眼神里流露着万般不舍,她故作豁达,不禁笑了笑:“男子汉大丈夫,保家卫国重要。”她欲言又止:“文庭,我……”文庭深情凝视着她,只见诗逸道:“文庭,我等你。”文庭拉起她的手,紧紧相握,心念道:“对不起,诗逸,原谅我不能对你说声‘我爱你’。我……我不敢给你太多的承诺,只为因世事无常……待平复浙海倭寇,再倾你一生我爱……”

        这时,只闻春芬在店内喊道:“诗逸……诗逸……去哪儿了啊……这死丫头……”诗逸朝文庭微微一笑:“我们去找雨薇姐吧。”文庭望向素斋铺:“我还是向她(春芬)问声好吧。”诗逸摇摇头:“你一生酒气,我娘见了,一定唠叨嫌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