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柏林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忆柏林 (3 / 5)
        路上,张伟问:“大力,今天我们行程安排是什么?”

        大力:“我们先去亚历山大广场,然后是红色市政厅和柏林大教堂,午饭在April餐厅吃,下午再去国会大厦和柏林历史博物馆,吃完晚饭后去莱茵河畔散步。”

        ……

        “到了,这就是亚历山大广场。这里是柏林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亚历山大广场最引人注目的是高368米的电视塔,游客可登上这座柏林最高的建筑一览全城的风景。大力顿了顿又说到:“早在17世纪就是羊毛和牲口的交易市场。后来广场被木栅栏一分为二,广场的北部继续用作交易市场。每年都在这里举行德国最大的羊毛交易市场,而南部则为阅兵场所使用。

        1805年,适逢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来访并会见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亚历山大一世曾在这里检阅部队,因此它有了“亚历山大广场”的名字。

        19世纪时,这里曾是柏林工人阶级的中心,也是酝酿社会动荡的所在。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来自社会底层的非法之徒。

        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在1928年出了一部名叫《柏林:亚历山大广场》的。书中的主人公弗兰·比伯科普夫是一个杀人犯,刑满释放后在广场上卖报纸。二战之后,亚历山大广场成了展示“全新的”**建筑成果的橱窗。广场四周建筑物包括广场大饭店、贝罗里纳百货公司以及教师会馆。不言而喻,最后留下的是一片荒芜,只剩下寒风呼啸的一块宝地和上面零星散布的小吃店和货摊。60年代的重建使它成为步行区。广场上最主要的建筑是广场酒店。在它第三十七层的餐厅里,客人可以俯瞰城市全景。**11月4日是亚历山大广场最热闹的日子。当时大约50万东柏林人在这里集会,抗议当时的社会制度,仅仅五天之后,东德解体。广场南部是由埃里希·约翰设计的10米高“世界时标准钟。”

        张伟全程都认真的听着大力的介绍,大力讲的内容他没记住多少,只是一直痴痴的看这大力,好几个外国友人以为他是个bt……之后他们逛了一会,拍了几张照片后就前往了红色市政厅。

        ……

        一到红色市政厅大力又开始涛涛不绝的讲了起来:“红色市政厅建于1861—1869年。是在柏林市政厅大楼,在市政厅二楼栏杆处,有36个硬陶土板组成的历史大事记石刻碑,记录了柏林从十二世纪到1871年帝国成立间的历史。是由海因里希·弗里德里希·魏泽曼设计的,大致仿照意大利北部文艺复兴时期的市政厅,带有97米高的塔楼,象征着在普鲁士帝制之后城市公民自信的精神。由于建筑使用了大量红砖,由此而获得了“红色市政厅”之名。冷战时期,红色市政厅成为东柏林市政厅,自1991年起,这里再次成为柏林市长的办公地。德国统一后,柏林市长搬到这里办公。在市政厅前有一个由Fritz?Kremer制作的雕塑,象征着柏林人重建他们的城市。”

        张伟闷逼×2

        这时,突然刮起大风,张伟赶紧从包里拿出一件衣服披在了大力的身上。“张伟,准备这么充分,我喜欢。”

        “嘿嘿,今天出门前特地查了一下天气预报,说要刮风,下午气温还会下降,所以我就准备了件外套在包里,就怕你冷。”这时,大力踮起脚尖亲了张伟一下“给你的奖励。”

        张伟的表情瞬间变了样“哈哈哈!!!大力又亲我了!大力又亲我了!”大力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像小孩的男朋友,不禁的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张伟平静了下来笑着对大力说:“能不能再给一个奖励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