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虎神颈的传说
菜籽湖畔,绵绵几十里的连城山脉,东头有一个闻名遐迩的小山岭,叫“虎神颈”。现由官桥乡继光村管辖,在那没有车辆代步的年代,官山、查岭、龙王几个自然村,到老桐城四大名镇之一的枞阳镇(解放后与桐城分治)的必经之路。山颈上有一棵“黄连头”树。现由枞阳县**测量并保护,推断此树有280年的树龄。被乡亲们当神一样的崇拜,树边挂满红绿绸缎,以示庄严肃穆。农历初一、十五,香火不断。虎神颈的山和树,何德何能,有何不平凡的来历,如此令人敬仰呢?
这还和老桐城南乡簪缨之族、钟鸣鼎食、诗礼传家的连城张氏、“孔”字辈、孔纲公孝敬后母的传奇故事有关。在此先插个小故事。我听“虎神颈”此地周边的一位张老先生说,一九五八年***时代,全民大炼钢铁到处收集铁器,看到老房就拆,拿走木头,漫山遍野见树就砍。
他庄子上有一个人,真人真事,其名在此不便透露,暂且隐去。一日因无木可寻,看到山冈上那棵突兀挺拔的“黄连头”大树,便怂恿大家一起去砍。乡亲们都知道其历史来历,惧怕触犯神灵的威严,不敢前去。在那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时代,激情热血澎湃的他便自告奋勇在“黄连头”树上锯起树桠来!未几,发现锯末梢有血红色木屑流出,俗称“树流血”,吓得他立即扔掉锯子,停止了锯树桠动作!大家一哄而散,“黄连头”树就这么奇迹般地逃过一次劫难。世事还真巧,锯树桠的人,当年年纪轻轻的就毫无征兆的莫名因“病”死亡了!他的死,给本来就有传奇故事的虎神颈,又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言归正传。张孔纲公,字克维,号松斋。连城张十世派,清朝乾隆时期勅赠文林郎,邑庠生出身,后追赠奉直大夫,张严溪公长子。他是个大孝子,因受皇封,立有孝子牌坊闻名于世。
其两个弟弟也是非常厉害。二弟张孔纪公,以富可敌国、德满人间,青史留名。老桐城县志有对他在历史中的功绩记载。由黄镇将军题写的《枞阳县志》第687页这样记载:“张孔纪,号赤崖,字克修,官桥乡人。清康乾间监生,授州同知。在家乡筑有连城湖堤,沿着焦岭沿山沟以及羹脍赛大道修建十多个石亭,供人休息;在乌金渡和小缸窑施义渡。其义举,深得当地百姓称赞!”
张孔纪公分别在官山、戴冲、连城这三个地方,用同一张“大棋盘套小棋盘”的图纸建有龙、虎、金、玉、戴五座庄园。同一个时辰上梁,按当地习俗,做屋上主梁时,主人都要到现场,等五座庄园的正梁上好了,张孔纪公所骑的枣红马也累死了。龙虎金玉戴五庄同时上梁,累死一匹枣红马,一直流传至今。
三弟张印公,更是了不起人物。郡贡生,候选教谕。其长子张渡在平定准噶尔叛乱中立下赫赫战功,历任陕西平凉府华亭、庄浪、平蕃、西宁等县知县,后署理狄道州知州。三子张楫,贡生,历任浙江省温州府通判,山东高唐州、云南建水州知州。长孙张兰,中书科中书,历任江西省吉安府莲花厅同知,丙子科乡试内监试,广西省桂林府军盐厅同知,兼管宝桂局,摄理全州知州。署柳州府知府,兼理通判事。其三代故事在当地成为美谈。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张孔纲公奉继母如生母,继母住在龙、虎、金、戴、玉五庄之一的“虎庄”,自己住在北鹿山麓的“张胡庄”。张胡庄与虎庄相隔五里路之遥,途中必经“虎神颈”。张孔纲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风雨无阻地到虎庄给继母请安问候。
有一个夜晚,他去虎庄请安,路过小山岭(即后来被人命名为虎神颈的山冈),忽见一斑额猛虎从从林中窜出,迎面张牙舞爪状地要扑上来。跟在张孔纲公其后的随从吓得目瞪口呆,浑身发抖,两腿战栗,瘫坐在地,无法发声。张孔纲公一阵慌乱后顷刻镇定下来,对老虎哀求道:“虎先生啊,我的老母亲卧病在床,您这时候把我吃掉,我母亲跟前就没有人端汤送药了,我再也不能孝敬有病的母亲了。如果我命中注定是你该吃的,也等我今晚给母亲请安后,把母亲安排好,我再来到此地,让你吃……”未等说完,双泪俱下。老虎似乎听懂了张孔纲公的话,立即坐在一棵“黄连头”小树那一动也不动,用前爪摸脸,就像人抹眼泪一样。尔后,向山上一步一回头,望着张孔纲公,“嗷呜--嗷呜--”几声消失在山林中……
此事便从张孔纲公的随从口中流出,乡亲们个个称奇,一传十,十传百,都说:“是张孔纲孝心感动神仙,特派神虎下界试探‘张孔纲孝敬继母是不是与众人传说的那么真心’。”从此,这座大山衍变成“虎山”代名词,这个名不见传的小山岭就成为人人皆知的“虎神颈”(是神虎下界到了这个小山颈的意思)。那棵小“黄连头”树也就成了“虎神颈”标杆。
站在山冈眺望,不远处就能看到青山掩映中巍峨耸立的连城张氏宗祠,首进屋宇“望贤楼”三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从此,孔纲公孝心遇神虎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经久不衰。
张孔纲公不但有遇神虎试真心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而且还有遇神仙指点草药助力救母的故事。一天,他又去山上采摘草药,在山谷畔巧遇一白胡子老者。攀谈中得知张孔纲为母寻医找药治病始终找不到好的办法而日夜苦恼心神不宁时,老者见其诚恳请教,指着山间一棵不知名的藤科植物说:“你试试这个藤草或许能治好你母亲的病。”
张孔纲万分感谢老者指点迷津,继而追问老者姓名,以便日后上门酬谢。老者微笑着却只报以“丁”姓,便飘然不见。后来张孔纲根据老者所说的方法,果然治好母亲的病。为答谢神人指点,特以“丁公藤”命名草药,并著《善报录》风劝乡里,很多乡民因之善行而感化。至今,民间还一直采用“丁公藤”来治病。
乾隆十一年,张孔纲以九十高龄去世,他的孝心和善行让阴阳感召,在同宗及众乡邻中传播,众人联名向官府申报他的事迹,桐城县及安庆府又逐级上报朝廷。乾隆皇帝下圣旨并拨银两,于连城湖畔的华家涧祖居地宅前、华涧桥左开建孝子牌坊以示永垂不朽,昭示世人,永当铭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