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家族源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家族源流
  连城张氏祠堂“望贤楼”。迁桐城始祖本姓梅,名讳继祖。身世连族谱也语焉不详。历代口口相传,为宛陵梅氏十四世孙,即北宋诗祖梅尧臣直系九世孙。史料推考:元末明初从军籍于河南夏邑。初官为江淮提领,后累官未详。家谱推载,梅继祖为明朝汝南侯“梅思祖”的兄弟行。洪武年间“梅思祖”被追坐胡惟庸等系列案,梅氏屡受牵连。为免遭诛杀,梅继祖携眷由宣城之黄墩逃往婺源,继而渡江北上,隐姓埋名避祸于桐城县南乡之戴家冲,安家立业于马鞍山脚凤凰尾(即今枞阳县岱冲村)。

  当时朱元璋建立明朝,天下刚刚安定,命令各地总兵官配合户部收集并核实府、州、县三级上交的元代户口簿册,来推行户贴和里甲制度,通过编造“赋役黄册”作为管理户口、征派赋税和徭役的主要依据。严厉打击“漏口、脱户、隐瞒丁产”,任何人不得妄自更改变乱,违者重罪。民众惧怕远迁服役,纷纷加入朋户。而当时梅继祖只剩下一子梅琳,恰娶戴冲国学生张道荣的独女,为躲避追杀而保存血脉,于是便以“朋姓”为张。二世祖梅琳有五个儿子,长子:子颜、次子:子容、三子:子宗、四子:子昭,五子:子澄。只有张子容、张子昭这二人的子嗣延续至今,瓜瓞绵绵,孝悌力田,人丁繁盛,寖成今人口近十万之众的巨族,因环绕发迹于连城山下,世人尊为“连城张氏”。

  连城人世代徜徉在“连城山”、“连城湖”之间休养生息,于耕于读,代有闻人,政声,屡出英才,仅明清两朝就培养了1108位邑(郡)庠生、太学生,519位贡生,三文一武四位进士。开创“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又一经典,更有“乙卯两经魁竹林济美,丙辰双进士花萼联芳”之美誉。

  连城家族历史上是桐城派坚定的推动和参与者之一。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张文升、张莘农、张瑚、张虚船、张兰、张宗辉、张漱芳、张鹄、张水容、张孔纲、张孔纪、张印、张敏求。与桐城派三祖亦师亦友,渊源颇深,其中张莘农是方苞在桐城嫡传最得意的弟子门生之一。张水容、张鹄、张敏求师从刘大櫆,皆有诗名于时。姚鼐与张漱芳结交二十余年,时常忘返连城里,饮酒做诗传经论道。张期僎,字文升,明天启年间邑庠生。史载纵情典籍、肆志艺林。时人惊奇为“博物君子、一代遗献”。开创连城张氏墨谱一册,时年三十而立。在明亡后近四十年,兄弟携手归隐山林竟不仕,终其一生坐馆授读,莳花积书,以训子孙。甘于贫困、躬耕陇亩,寄情山水以砥砺情操,始终保持着遗民气节。卒年八十四。

  连城张氏,?后来发展为桐枞巨族,由戴冲伸展,居连城湖畔,官山村等地,连城从一世祖传到七世祖,连城家族开始中兴,七至十二世,达到辉煌?的颠峰,名符其实的簪缨之族,历史长河里,有一段时间,连城张氏过着钟鸣鼎食的辉煌时代,

  连城张氏宗谱首次成于明朝天启年间。乃宿学鸿儒、期僎公首撰墨谱,七世祖大华公力促付梓。至今历经七次撰修;清顺治十年八世祖期凤公倾资千金。鼎建宗祠于连城山下。

  连城张氏立世近七百余年,子孙繁衍,枝繁叶茂,明经俊秀贤能辈出,出仕、入泮以及名世者指不胜屈,已成桐枞文化名门。时进士出身、翰林院庶吉士白濬赞曰:今且竹林羽簉,与龙眠之金玉竞胜,指日公车将仍连茹。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