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元军神(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元军神(3)
        在接下来的数天内,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国使团纷纷云集帝都金陵,多达近百位的使节,逼得大汉外务省理藩院那是手忙脚乱,应接不暇,可谓是开足马力超负荷运转。

        普通使节、王子就不说了,仅亲自前来的属国国王就有五位,分别是朝鲜国主高丽郡王李芳远(向大家解释一下书中的朝鲜国由来,按照新宋书中的历史延续和本书设定,朝鲜王氏高丽政权大约在西元十二世纪初被赵宋王朝吞并,宋亡于呼兰后,又被纳入大元版图,龙汉王朝兴起于中原时,朝鲜人趁着呼兰势力大为衰弱之际独立建国,此时的朝鲜正处于李氏家族统治下,史称李朝,其开国始祖为抗元义军领袖李成桂,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在大汉洪武帝抗倭援朝之战后,因旧都毁于战火,改都汉城,其政治体制几乎照搬大汉,全国分八道,道下设州、府、郡、县。其中,庆尚、全罗、忠清、黄海、京畿五道再分左右两道。宁安道,也就是咸镜道分南北两道。平安道分东西两道。江原道分岭东、岭西两部。)

        吕宋(今菲律宾北部)国主苏郡王阿鲁纳.马加波,汉名马宝,吕宋国本是赵宋王朝全盛时期的吕宋州,同朝鲜不一样的是,吕宋在宋亡后即由最后一任大宋总督宣布独立,并没有接受过呼兰人的统治,现任国王虽然不是汉人,但一贯执行亲汉政策,所以会亲来祝贺汉皇登基。

        暹罗国主南海郡王符志诚却是地地道道的大宋末任暹罗总督直系后代,这人治国能力实在差劲,可人家也颇有自知之明,不仅马屁拍的好,死死抱住中原皇帝的大腿不撒手,还在暹罗国推行全面汉化的国策,因此被重熙帝许为“安南第一藩”,意思当然就是表彰他为属国模范标兵了。

        重熙六年,即西元1366年,暹罗爆发大规模农民起义,农民军、国王军、军阀叛乱军、缅甸东吁王朝侵略军、从属暹罗国王军的陆真蜡军、倒向缅甸的水真蜡军、趁火打劫的南越阮朝广南军、保家卫国的南掌国万象王朝、因国王被俘而险些变成流寇的占城**队、奉重熙帝之命入暹罗平息战乱的天朝汉军以及一群说不清道不明打着什么旗号的地方武装在以暹罗为中心的中南半岛整整混战了三年,直到帝国全力介入之下,方才恢复平静。

        大家也都知道重熙帝生性平和,对开疆括土那一套不感兴趣,这位符志诚符郡王,能把重熙帝他老人家都给说动了,可见也不是一般人物;大汉对他既然有再造之恩,如今新主子登基,别人可以不来,他不亲自跑一趟,未免也就太说不过去了。

        另一位洛国国主珊瑚海郡王李尧,才是真正的远道而来,这个洛国,位置就在今澳大利亚东北部,是赵宋王朝大航海时代后才开发出来的蛮荒地带,人口稀少,距离遥远,且地形复杂,岛屿众多,几乎可以说是海盗乐园,这个地方也是赵宋王朝亡国前就控制不住的地方,一般就拿来作流放犯人用,身为流放者的后代,自然文化水准也高不到哪里去,不过要与当地土著毛利人相比,那又是另一番说法了。

        洛国虽然仅有三十万人口,却已身跻澳洲强国之列,李尧放着好好的国王不作,大老远跑帝都金陵来,当然不是来观光旅游的,这时候有人已经猜到了原因了,对,人家就是来买大炮的。从整体上来看,澳洲诸国的军力还处在冷兵器时代,可连做梦都想加入光荣的**行列的李尧同学,眼光却比旁人看的长远,当他发现连南洋海盗都装备起火炮之后,终于再也坐不住王座,趁大汉天子践祚之机,不惜长途跋涉地赶来表表忠心、套套交情,好歹他也是受过册封、领过合法执照的属国国王,又是纯正汉人血统,不看僧面总得看佛面吧。

        最后一位属国国王就是葡萄牙王国摄政女王费丝妮雅.珂罗兰.罗曼,这是大家的老熟人,不用再多介绍。

        (本书起点首发,免费作品,更多章节,请喜欢本书的朋友们支持正版阅读)

        也许有人要问为何会有如此之多的使节、甚至是国王亲至,这就要从中华文化说起了,自两汉唐宋以来,中国在亚太地区拥有着毋庸置疑的绝对霸权和领导地位,这种霸权与其说是军事霸权,更不如说是文化霸权。

        在公元3—6世纪,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就纷纷向中原汇聚,建立政权。当时,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备受尊重。内迁各族都表现出对中原传统的强烈认同意识。“中华”一词作为一个超越当时汉族、兼容当时内迁边疆各族的概念被响亮提出。能否居中华正统,在当时成为一个政权是否能在社会舆论面前取得合法存在资格的潜在标准。因此,内迁各族所建政权均从血统、地缘及文化制度方面找到自己是圣人后代、理当居中华正统的根据。

        例如,鲜卑拓跋氏自述为黄帝之裔,见载于《魏书•;纪序》;鲜卑宇文氏自述为炎帝之裔,见载于《周书•;帝纪》;铁弗匈奴刘(赫连)勃勃根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强调自己的夏王室血统而称所建政权为夏等。甚至于远在漠北的柔然,当其强盛之时,也曾自号“皇芮”,宣称以“光复中华”为己任,见载于《南齐书•;芮芮传》。同时,“舜为东夷之人”、“大禹出于西羌,文王生于西夷”等语,亦常出于诸君王之口,以明中华圣人本身也多有出自边疆族的先例。此外,也有的政权强调中华的地理内涵。居中华之地,居先王之国,理所当然为中华正统。(以上两段皆为真实史料,非本人杜撰)

        这个时代的朝鲜、日本、安南(即越南),甚至是远在漠北的呼兰人(即柔然人),纷纷也都自许为中国,谁要说他们是蛮夷保证立马翻脸;可所有的人心中都知道,中国在哪里,当今的中国,就在金陵!

        呼兰人入主中原,为世界诸国所轻蔑,但惟独呼兰人提出的“蛮夷入中国即为中国”主张,却受到大家一致认同,(意思就是当蛮夷进入中国并认同中华文化后,他就不再是蛮夷,而是中华文化圈的一份子了!这种说法也曾在中原引起世纪大辩论),这种对中华文化的全力崇拜和强烈自卑,是呼兰人统治中原时期内心矛盾、行为乖张的起因所在,也是今日各国国王不惜千里迢迢、长途跋涉甚至冒着丢失王位的危险,也要来大汉参加盛典的根本原因。

        不过这对大汉帝国的子民来说,均为司空见惯,在赵宋王朝称霸全球的全盛时期,有十个以上属国之君参加新皇登基大典也是平常,而在重熙帝登基之时,亦有六位属国君主前来恭贺,“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在数千年的文化底蕴面前,这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哪怕中原的叛乱尚未平息,哪怕北国之雄呼兰人正渐渐露出他狰狞的爪牙,也不足以打击到帝国子民们那强大的自信!

        这,便是今日的大汉!明日的帝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